東南網-福建日報5月26日訊
一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日趨稀缺。人們越來越關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相應地帶來物權觀念的轉變。隨著這一轉變的到來,國外關于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的研究已形成比較成熟的理論,并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從目前國外的立法和改革趨勢來看,正逐步以政府和市場的結合作為解決資源問題的有效途徑,即在加強政府對資源保護和管理的同時,盡可能將資源納入市場配置的軌道,建立合理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以便充分利用市場手段,促成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在我國,當前在生態保護方面還存在著結構性的政策缺位,特別是有關生態建設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欠完備,尤其是市場機制嚴重短缺。這種狀況使得生態效益及相關的經濟效益在保護者與受益者、破壞者與受害者之間的不公平分配,導致了受益者無償占有生態效益,保護者得不到應有的經濟激勵,破壞者未能承擔破壞生態的責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應有的經濟賠償。這種生態保護與經濟利益關系的扭曲,不僅使我國的生態保護面臨很大困難,而且影響了地區之間以及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和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5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國務院于2014年3月10日印發的《關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實施生態省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第二十一條亦指出:“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健全對限制開發、禁止開發區域的生態保護財力支持機制。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完善流域、森林生態補償機制,研究建立濕地、海洋、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機制。完善海域、岸線和無居民海島有償使用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探索開展碳排放權交易,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完善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健全污水、垃圾處理和排污收費制度?!备=ㄊ〕蔀辄h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確定的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
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必須創新資源法制。因為:
(一)從理論層面上看,生態保護問題既是公法問題,更是私法問題,而且其核心理論架構源于私法理論。生態保護問題從其起源、治理、權義分配、責任落實、監督等一系列問題,離開私法調控,都是難以理解和想象的。針對生態保護問題,需要創設科學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保護補償理論與實務權義結構,以應對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因此,應從私法角度將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有效調控,嘗試從理論上實現構建和完善我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二)從實踐層面上看,研究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一是能夠有利于尊重人生存尊嚴和保護人居環境,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在私法領域的有力體現,具有一定的時代性;二是為司法實踐中存在的環境污染與生態危機的解決提供切實的法律依據;三是有利于真正實現人與人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具有一定的現實性。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05-22連城縣建立生態恢復補償機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2014-05-22長泰縣正式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 2014-05-21福建省5縣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 2014-05-20福建打造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
- 2014-05-19保樹!保樹!閩江正源的生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