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工人爬到違建頂棚上進行拆除作業。
東南網-福建日報5月14日訊(本網記者 鄧婕)14日,廈門市思明區傳來捷報:據福建省“兩違”綜合治理專項行動信息系統統計,截至目前,思明區共拆除違法建設923處,面積達126365.51平方米,拆除率達97.71%,居全市第一。
作為廈門市的老城區、中心城區,思明區在“兩違”綜合治理中面臨著歷史遺留問題多、任務紛雜繁重等諸多挑戰,那么,思明區是如何破解難題,創下整治“兩違”的佳績呢?
全力攻堅:
露頭就打,出土就拆
繁華的商業廣場中,居然藏著近500平方米的違法搭蓋。13日,記者跟隨思明區城管執法局的工作人員來到明發商業廣場南向三樓中區平臺上,發現這個露臺竟然被改建成了酒吧。
區城管執法局的執法人員告訴記者,2012年7月,在接到市民投訴后,執法人員隨即到場進行查勘。在長達近一年的時間里,無論執法人員是下達違法行為行政告知書、決定書、催告書還是在違建現場張貼拆除通知,或是在報紙刊登行政強制執行公告,違建者始終不落實整改,甚至“玩起了失蹤”。
于是當天,區城管執法局對現場進行正式拆除。拆除前,思明公證處公證人員到現場進行公證,執法人員對現場的物品進行登記、保存。
這是思明區開展“兩違”治理工作以來擊出的又一記重拳。在今年全省掀起的“兩違”綜合治理行動中,思明區提出了目標——對新增“兩違”行為“露頭就打、出土就拆”,確保“兩違”實現零增長。思明區主要領導一再強調,“‘兩違’是‘少數人得利、多數人遭殃’的行為,侵犯的是公共利益,危害的是公平正義,要把‘兩違’治理行動作為踐行群眾路線,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重要工作來抓。”
接下來,思明區將通過三年的綜合治理,完成歷史存量“逐年排查,逐年清理,逐年減少”的總體目標。
有情操作:
廣泛宣傳,及早預防
據統計,今年初以來,區城管執法局共受理“兩違”舉報案件4628件。
4628件,看起來只是個數字,但背后卻是思明區與群眾在“兩違”整治問題上“一條心”的充分體現。
一直以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是思明區踐行群眾路線,推進“兩違”整治工作的一大特色。思明區注重搭建不同層次的宣傳溝通平臺,全面拓寬社會公眾參與“兩違”整治工作的交流維度,實現政府“兩違”整治工作目標與社會公眾期望之間的良性互動,有效推動整治工作。街道、社區、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和相關職能部門,都是思明區整治“兩違”的參與者;區執法局利用傳統媒體以及新興的網絡、微博等媒介,開展“兩違”整治的宣傳,發動群眾廣泛參與,通過群眾的監督舉報,執法部門獲取“兩違”的重要線索。
如今在思明區,執法者與違法者面對面,互換角色,推心置腹談心的畫面經常出現;主動配合拆除違建物的違法者屢見不鮮;更有群眾表示,“當前廈門正在開展‘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活動,違法搭蓋太影響市容市貌,我們要自覺維護好城區的‘容顏’”。
網格管理:
聯合協作,消除盲點
在環島路黃厝、在東坪山、在嶺兜……不管是老市區,還是新城區,不管是山地公園,還是沿海旅游帶,一部部挖掘機發起“總攻”,猛力砸向違法建設。
為消除管理盲點,實現無縫隙、全覆蓋的管理,確保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能夠早發現、早制止、早拆除,思明區建立了區、街、居為網格的監管網絡,全面施行“網格規劃、精細管理、聯合協作、責任明確”的三級網絡管理模式;同時,思明區“兩違”專項行動牽頭部門執法局建立了“領導包片、中隊包干、隊員包點”的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細化任務,明確目標,形成“網格有人管,格外有人督,格內有人幫”的工作格局。
東坪山、金榜山、鴻山、狐尾山等山地公園是思明區整治“兩違”的重點區域。然而,山上情況復雜,對于執法人員來說,執法巡查更要有“技巧”。
為了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和制止違建行為,執法隊員一天要對責任轄區巡查好幾遍。車開不到的地方就用走的,地面上看不到的就選擇制高點從高處觀察,白天、晚上都有執法力量巡查。
整治“兩違”是場持久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反復抓、抓反復。思明區通過雷厲風行的行動和細致入微的關懷,取得了“兩違”工作階段性的成效,這不僅為轄區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和“幸福思明”宜居環境的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也大力推動了全省“兩違”整治工作的進程。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