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層面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已上報國務院,近期將發布。根據規劃,以政務、商務、社會、司法等四大領域為主體的信用體系建設方案實現了社會信用的全面覆蓋;2017年,將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記、稅收繳納、社保繳費、交通違章等信用信息的統一平臺,實現資源共享。(5月5日《經濟參考報》)
誠實守信一直是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可是,在某些領域或地方,社會誠信、商業誠信出現滑坡,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校正個人、商家的不誠信行為,有了現實的必要性。再者,網絡的迅猛發展,將人類帶入一個大數據時代,這也為建立國家層面的信用體系提供了技術保障和支撐。
國家從頂層設計入手,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信用信息數據庫,將每個人、每個組織、每個商業機構的信用信息記錄在這個數據庫中,供使用者參考,其目的是讓誠實守信的人得實惠,讓奸詐失信者受懲戒,這個舉措具有的積極意義毋庸贅言。
可是,雖然構建社會信用體系有了現實的必要性,也有了保障其安全運行的技術保障,但這還不足以能夠確保社會信用體系健康有序地運行。竊以為,社會信用體系本身就是倡導誠信的系統,必須以“誠信”為根基,才能有頑強的生命力。
這就是說,負責管理社會誠信體系的政府機構、工作人員,一定要誠實守信,確保這個系統的公平公正,誠實守信。社會信用體系不是一個自動錄入的體系,它的每一個數據錄入,必須靠人來完成,每個人的信用污點,能否公平公正地被錄入?或者,將來是否存在某些職能部門將“信用”用作脅迫商家的私器?再或者,是否存在肆意報復異見者而平白無故地錄入他(她)的信用污點?等等。這些都是不能放過的細節。總之,既然是社會信用體系,就必須經得起“誠信”的考驗,每個數據的錄入,都要讓“主人”無可挑剔。
當然,社會信用體系更應講“誠信”這個話題,還不是現階段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從構建社會誠信的進程時間表安排來看,當前要做的是出臺相應的管理方案。可是,現在關注它,可以為出臺相應的管理方案提供參考。如何確保社會信用體系講“誠信”?職能部門不應閉門造車,而應一方面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另一方面,還要廣泛征求民眾意見,讓大家暢所欲言。
我們需要一個社會信用體系,用它來衡量自己,警示自己,校正自己的不當行為。不過,管理者一定要確保這個體系本身很“誠信”,否則,社會誠信體系沒有公信力,一切都無從談及。(黃齊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5-04“懲戒失信”才能構建誠信社會
- 2014-05-04誠信夫妻賣湯圓,14年還債60萬
- 2014-04-30誠信為先 晉江市第三期“道德講堂”總堂活動
- 2014-04-30深入開展誠信三明建設 促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常態化
- 2014-04-25光澤縣質監局推進集貿市場計量誠信體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