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奔波渴望重逢
一直為生計奔波,換了數十次工作后,何淑萍終于成都定居。五六年前,糖尿病越來越嚴重,她一直想找到張金元夫婦,前后來重慶化龍橋不下十次。
何淑萍回到老家,幾年后,與現在的丈夫盈洪全結了婚,之后,輾轉云南、四川兩地,前后換了數十次工作,終于穩定了下來。
年輕的時候一直為生計奔波,后來,何淑萍與丈夫在成都定居,生活也算富足。直到五六年前,何淑萍的糖尿病越來越嚴重,想要找到張金元夫婦的意愿也愈加強烈。“我現在身體也不好了,要是還找不到他們,我會終身遺憾的。”
她知道張志鵬與張金元相熟,便專程找到張志鵬要來了張金元的地址。字條上寫的是:張錦元,地址:化龍橋XXX。
那時,盈洪全還沒有退休,他非常支持妻子找恩人,于是,他多次到重慶,按照紙條上的地址去找,可當他按照紙條上的地址找到化龍橋時,張金元夫婦已經搬走了。
“我來找了不下10次,我們倆也一起來找了2次。”盈洪全說,他們還求助過派出所,但“張錦元”這個名字始終查不到。后來,他們也意識到名字也許有錯誤,但此時張志鵬已經過世了。
5月1日當天下午4點,何淑萍和丈夫再次從成都來到了化龍橋。兩個人一直在附近找到晚上7點多鐘,還是沒有結果。
無奈之下,兩位老人于5月2日早上9點鐘,來到化龍橋派出所向民警求助。“張錦元?”民警通過戶籍查詢發現沒有此人。得知這個消息,何淑萍一下急了,眼淚幾乎都要掉下來,“咋么會找不到嘛,警官你再幫我找找。”
隨后,民警通過模糊搜索找到了69歲的張金元。“就是他!”何淑萍看了一眼電腦屏幕上的照片,一下子興奮了起來。民警電話通知了張金元,很快,他便趕到了派出所。
“小何!”“張哥!”兩人在派出所一見面,就認出了對方。“走,到我家去,你嫂子還在屋頭等到的。”隨后,張金元將何淑萍夫婦帶回了家中。路上,何淑萍的眼淚一直往下掉:“我還怕以后再也見不到你們了....。。”
短暫相聚依依惜別
晚飯過后,4個人一直在聊天,幾乎忘記了時間。“你們回來了一定要來找我喲。”“從太原回來,就去找你。”
走進張金元位于馬家堡小區的家中,何淑萍禁不住連聲感嘆:“換大房子了,這兩幅字也不錯。”這是一套套內約120平米的房子,張金元老兩口和孫子住在一起。
當天晚上,張金元夫婦下廚,為何淑萍夫婦倆洗塵,何淑萍主動要求洗菜、切肉、炒菜,仿佛回到了44年前。一邊忙,何淑萍一邊抹眼淚,“這么多年了,我總算了了心愿了。”
“這么多年了,小何還是像當年那樣勤快喲。”張金元夫婦說,得知何淑萍現在過得很好,他們也很開心。
晚飯過后,4個人一直在聊天,幾乎忘記了時間。平時,何淑萍夫婦9點半前就要睡覺,誰知聊著天偶然一抬頭,才發現已經10點鐘了。
“你們跟我們到成都去耍嘛。”何淑萍說,自己有糖尿病,這次來藥沒帶夠,第二天必須得趕回去吃藥。本想挽留何淑萍多耍幾天的張金元夫婦,得知這一情況也沒法挽留。
聽說張金元夫婦要去太原旅游,何淑萍一再強調:“那你們回來了一定要來找我喲。”張金元夫婦保證:“從太原回來,就去找你。”
昨天下午,何淑萍夫婦平安抵達成都,第一時間給張金元夫婦打去了平安電話。“記得喲,一定要來找我喲。”何淑萍說,這么多年,壓在心里的那塊石頭,終于落地了。記者林祺 見習記者 陳翔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735年前好心留宿 今恩人孫患白血病他送20萬報恩
- 2014-01-13盼望35年 仙游85歲阿婆終于找到福州救命恩人
- 2013-12-20為幫恩人討回榮譽 翔安農婦想重新申請見義勇為
- 2013-11-05女子車禍翻車老外出手相救 當事人登報尋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