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2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世雄 陳韻)近日,廈門市民邱曉亮來到海滄公共自行車加州海岸站,辦理自行車易通卡。“原來自行車站點只有三四個,我猶豫著要不要辦卡。這段時間發現站點越來越多,果斷來辦。”邱曉亮邊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易通卡,邊說。邱曉亮不知道,她這張卡恰好是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發出的第15000張卡。
作為“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第一個示范項目,依托22.8公里的海滄湖綠道,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去年9月1日建成投用,目前最高日騎行量突破6000人次。
辦卡量從0到15000、站點數從4到50、車輛數從200到1000……半年多,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的這些數字變化,反映出群眾對公共自行車的喜愛。“15000張卡,就是15000個贊。”公共自行車系統的負責人得意地說。
張愛國是海滄公共自行車的第一個辦卡人,今年已70歲的他每天都會和老伙伴們到海滄灣公園活動。“我們這群人都退休了,每天下午都會沿著海邊騎車,空氣好,環境也好,還能鍛煉,我們都非常高興。”張愛國說。旁邊的一名老人開心地插話:“看他辦了自行車卡,我們也去辦了。我們一群人可以組成一個騎行團了。”
傅象清原在山西,2012年來海滄,看到這里環境很好,非常喜歡,一退休就從山西搬來了。去年12月,他辦了自行車卡,至今已騎行667次,成為騎行次數最多的市民。“我每天一定要騎3次:早上起床后,從小區出發,騎1小時到女兒上班的地方;中午休息后,騎到天虹商場、石塘村市場買菜;傍晚吃過飯后,騎到樂海百貨門口跳廣場舞。”
點贊之時,市民對完善公共自行車系統也有建議。
邱曉亮是一名年輕媽媽,她希望以后到周末,都能帶孩子出來騎車休閑。“我希望多增加親子車輛。在人流車流集中的地方,有些自行車道偏窄,希望拓寬車道,更好地分離機動車與自行車,保證騎行者的安全。”
傅象清說:“我覺得,自行車站點可以裝遮雨棚,延長車輛使用壽命。”
沿著海邊的公共自行車道,張愛國騎出了騎行數344次的“成績”。“海滄灣岸線很長,現在都是用石墩與鏈條相連接的圍欄,不實用也不牢靠。我建議可以采用石凳,既牢固還可以坐。”他說,“周末自行車使用率高,許多人流量大的站點常常沒車,希望能提高自行車調度的效率。”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15美麗廈門共同締造 思明"進中求優"做示范創優勢
- 2014-03-07《美麗廈門戰略規劃》明確“百姓富、生態美”路線
- 2014-03-06八大主題行動扮靚湖里城區 推進建設美麗廈門
- 2014-02-21美麗廈門文明旅游 思明城市義工在行動
- 2014-02-10思明城市義工春節助力“美麗廈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