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看得見的變化” 99%鄉鎮建成省級以上生態鄉鎮
記者日前從市農辦獲悉,經過近2年美麗鄉村建設,泉州市農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已建成10個省級生態縣,南安、德化、永春3個國家生態縣(市)通過環保部考核驗收,洛江、安溪國家生態縣(區)通過環保部技術評估,建成132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1659個市級以上生態村,分別占鄉鎮、村總數的99%和80.5%。
泉州晚報訊(記者 鄭意凡)
市財政投入5000萬元 扶持示范段建設等16個領域
去年,市財政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采用以獎代補等形式用于美麗鄉村建設補助,重點投入美麗鄉村重點示范段建設、農村衛生保潔獎補、建立涉農小額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扶持林下經濟、成片花卉美化彩化、造福工程建設等16個領域。
以因地制宜為原則,美麗鄉村建設盡量保存農村自然風貌。在此基礎上,統籌城鄉發展空間布局,編制和執行村莊建設規劃、整治規劃和近期集中建設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等三個梯次規劃,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韻味逐步顯現,美麗鄉村的建設帶來“看得見的變化”。
效仿城市創衛辦法 全市農村聘用保潔員1.44萬人
公共衛生清潔保潔是美麗鄉村的基礎工程。泉州市要求各縣(市、區)必須按農村人口年人均30元安排財政預算,并按農村人口的1—2%。配備保潔員。去年,市、縣兩級財政共安排農村環境衛生清潔保潔經費2.53億元,全市農村已聘用保潔人員1.44萬人。同時,建立市、縣、鄉三級農村衛生考評機制。市美麗鄉村環境衛生考評覆蓋中心城區外的152個鄉鎮(街道),每月抽評310多個村和60多段道路,并組織觀察團重點巡查和督促薄弱、后進的村進行整改,開展縣級財政環境衛生保潔經費落實情況專項檢查,逐步形成農村長效衛生保潔機制。
破解農村“金融貧血” 設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
在制度創新方面,農村金融和土地流轉成為亮點。去年,泉州市出臺《泉州市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市、縣兩級財政共拿出2400萬元設立農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對缺乏抵(質)押物的一般農戶、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實行單戶貸款額度在30萬元—100萬元的授信貸款,貸款期限1年—3年。同時,各地出臺農村土地配套政策,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農民股份制合作社,有序推進宅基地和其他村莊用地復墾。如永春率先成立全市首個土地流轉合作社和“股田制”合作社。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17榕首次用生態方案修復4條內河 最快5月可見效果
- 2014-04-16漳州“美麗交通生態公路”建設將提前一年完成
- 2014-04-15武夷山生態林比例全國縣級市排名第一
- 2014-04-15生態旅游賣點應在“清新指數”之上
- 2014-04-15閩南文化生態走廊示范段方案確定 沿途建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