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子
隨著年齡的增大,不覺超越了不惑之年,常常想到過去很少有感覺的一個成語,叫葉落歸根。
愈來愈喜歡秋天,尤其是秋天的黃昏。一個人坐在院里石條凳上,靜靜地看著幽徑旁的樹木,幻化成故鄉的楊柳,穿越記憶,由綠變黃。且日漸枯萎,終于飄落下來,落得遍地都是,掩埋了草坪,也掩埋了旁邊的小路。孩子們不再從這兒穿梭,草叢中的昆蟲忙著過冬的準備,沒有閑情鳴叫唱歌了。不知從哪兒吹來的涼風,將貼地的樹葉蕩起,蝴蝶似地飄飛起來,仿佛受了傷,撲騰著低垂的翅翼,飛不高,只在腳下翩翩著,旋轉著。終于匯聚到枝疏葉稀的老樹根下,堆成了堆,面包似地隆起。大概受大樹母親的召喚,掉落的葉子,想回到母親溫暖的懷抱。這恐怕就是天性使然的葉落歸根。
水歸泉源,碳肥沃土,這本來就是自然界生命循環的邏輯。人,生于天地間,也不過是靈長類動物,又何嘗脫得出生命往還的窠臼。有生就有死,一旦生下,不論多么偉大,多么智慧,無論壽命長短,終歸是要死的,大可不必悲哀,也無須喪氣。這是自然的規律,長命百歲,山呼萬歲,不過是個美好而虛幻的祝愿,當不得真的。窮也罷,富也罷,當生命走到盡頭,在這一點上是人人平等的,起點不同,經歷不同,結局卻是相同的,沒有差別。生是偶然的,死卻是必然的。對與死,我向來看得很淡,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質量,看我們經過的每一天,是不是快樂地度過,是不是無愧于自己。碌碌無為,渾渾噩噩,縱然長命百歲,哪又有什么意義?
當生命的能量已然耗盡,像秋天的樹葉,母樹再也沒有力量養育,自然飄落時,也就是樹葉回報母親的時候了,枯萎,干枯,化成糞土,滋養著腳下的土地,和土地上年長的母樹。循環往復,看似平淡無奇,卻已經歷了生命的全部,完成了上天賦予的使命。
這時,我每每想到故鄉,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曾經在那兒生育、吃著小米飯長大,后來離開了,一下子淡出視線,漸漸模糊了,遺忘了。掩埋在花木下的小溪一樣,故鄉也掩隱在繁華勝景里。歲月將鉛華洗盡,人生快走到繁華的盡頭,故鄉仿佛浮出水面的仙山,又清晰起來,分外親切。我常想,人生亦如火山的噴發,再壯麗激烈,也是短暫的,也有冷卻沉寂的時候,褐藍色的土丘,千萬年地沉寂著,默默無言。終究有一天,像天空中的風箏,不管飛多高多遠,線頭還在大地上。我將長眠于此,和歸根的落葉沒有什么兩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