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仙源竹韻 口述/姚 遠
對我們豫東人來說,鯉魚是傳統的吉祥物,是美好和富貴的象征,故而有辦喜事上鯉魚、用大鯉魚扎扎媒人的嘴和“鯉魚跳龍門”之說。從小到大我曾數次見到鯉魚,但是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數三次。
第一次是在我的少年時代。
那是我七八歲的樣子,暑夏的一大早,娘讓我去家東邊老城墻上摘楮樹葉回來喂豬。因天有些燥熱,我擓著笆籃子極不情愿地走出家門,可是又沒有辦法,不出去弄楮樹葉,過年就過不好,家里全指望年底賣豬過年哩。
前幾天剛下了連陰雨,路上還有些泥濘,僅路邊有蜿蜒小路。家北頭護城河的小閘里的水已下去了一大半,前幾天鄰居家里稍大的孩子還在小閘放水的地方堵魚呢。我沿著綠蔭如蓋的城墻邊小路,漫無目的地摘著楮樹上的葉子。真希望趕緊摘滿,摘滿好回家找伙伴們玩。我一邊擦著汗,一邊咒罵著這悶熱的鬼天氣,“媽的,簡直熱死個人!”
當我摘到最北頭的小閘旁的小橋時已累得不成樣子,就想停下來歇歇。說是小橋,其實是街道里人為了方便群眾和防汛臨時埋了幾節水泥筒子。每當汛期來臨,河里水多了,我和小伙伴們還曾經在那兒玩鉆水泥筒漂流呢。河床里的水路過小橋時,路壩扎了脖子,流出來就比較急;因水泥筒的位置比河底稍高些,形成了一定的落差,淌水時往往有鯽魚啊、鯉魚啊、鰱魚啊聽到了水響聲頂著水往上一竄老高,有竄到橋上的,有撞到水泥筒子的,我還曾拾到好幾個讓娘燒燒吃,挺香的。
當我正在小橋旁歇息時,聽到小橋下有類似鴨子禿嚕小魚的聲音,又似春天四五月里魚產卵拍打河岸的聲音,“啪嗒”、“啪嗒”一直響個不停。
我趕緊走下河去看個究竟,乖乖,一條大鯉魚正沿著水泥筒外側沖出的半尺多寬的水道往前直頂呢,因是水流從兩個水泥筒的接頭處流出來的,前邊是沒被沖開的泥墻,魚再頂它也跑不到前面的河水里。我顧不得脫掉娘新做的黑條絨布鞋,倒出樹葉,把笆籃子往出水口處一堵,唯恐它順水溜掉,只身去捕魚。看到有人過來了,那條魚往前竄得更歡了,水打得更響了。我側著身子鉆進水泥筒旁沖出的狹窄水道內,雙手掯了好幾下,因魚大身上又滑而脫手,最后我學著父親捉魚的樣子,一只手摳著腮,一只手摳住嘴,都有鮮血從魚鰓里流出來了,任憑鯉魚怎樣擺尾巴我都牢牢拿在手中,放進了笆籃子,唯恐它一躍而起跳出笆籃子,便用樹葉蓋了蓋。
我飛快上得岸來,不知哪來那么多勁兒,一口氣跑回了家,還沒進門,便興奮地喊:“俺大(大,是豫東孩子對父親的稱呼),俺大,我斗住了一條大鯉魚。”“哪兒哩?”“在笆籃子里邊哩。”我掀開了泡桐葉,露出了嘴仍在一張一合的紅肚紅尾大鯉魚。父親興奮地趕緊把魚拿出來,說:“小小年紀,真不瓤!長大了肯定有本事。”“這恁大的魚吃了可惜,要是讓人家說媳婦的買了去準是一個好彩頭。”傍晚,父親把魚裝進尼龍袋子系住口,用繩子提溜進院子里父親早春新挖的吃水井。
第二天,父親早早地拿到集市上賣了十二塊錢,要知道當時豬肉才八毛錢斤,魚肉比豬肉稍貴些,足可看到當時這條魚少說也得六七斤。父親割了三斤豬肉讓娘包了頓餃子,著實改善了一下生活;剩下的錢,給我買了一雙回力鞋,讓我在同伴跟前炫耀了好長時間,這畢竟是我第一次穿回力鞋,又是我的辛勞所得。現在想起來仍很溫馨、親切。
第二次是在我參加工作結婚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