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 id="q0qi0"><del id="q0qi0"></del></dl><td id="q0qi0"><kbd id="q0qi0"></kbd></td>
    <input id="q0qi0"></input>
    <s id="q0qi0"><kbd id="q0qi0"></kbd></s>
  •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文化驛站 > 正文
    劉庭槐:教師詩之三三 毛算盤 木刻版
    http://www.caoliu14.com?2014-04-17 17:10? ?來源:新華副刊    我來說兩句

    文/劉庭槐

    1964年春節,是我被劃右派后第一次回到老家來鳳。當時我在恩施碾盤公社小學教書,距來鳳縣城400多里。要走35里細沙河的彎彎山路才到屯堡鎮,坐21公里汽車到恩施城,再行車一天才到來鳳。我給久別的父母帶回一個身體壯實、心地善良的農村兒媳,一個兩歲多的孫子,一個才3個月的孫女。

    父母蒼老了許多,都快走完人生的旅程。他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養大了9個兒女,并使我們受到良好的教育,還帶大過大姐的4個孩子,六姐的3個孩子,他們終于有了自己的孫子,沉浸在辛酸的歡樂中。父親整天把孫子打個馬馬肩在街上轉來轉去,夜晚帶孩子去看電燈,看南戲,見到老街坊,總是樂呵呵地炫耀:“這是我的長孫,是在恩施工作的老大的兒子,你看,好像老大小時的樣子,這古董勁兒嘛,就像他公公了。”父親對孫子一點也不古董,給孫子吹口哨學各種雀鳥叫,晚上對著燈光用手投影板壁上,有小狗,小貓,雞子打架,逗得孩子哈哈笑。每看到老人這些舉動,心里總有一種說不清楚的苦味兒,只有偷偷抹淚。母親則整天埋怨我們不會收拾孩子,每天不給孩子抹澡洗屁股。她老人家哪里知道,我們不像城里人有空,妻子每天要去生產隊上工,孩子是在她背上長大的,是在土地上亂爬學會走路的,他們不生病,比城里的孩子健壯得多。母親日夜紡棉花,換回了土布,自己染色,給孩子做了紅綠兩色的單衣、夾衣、棉衣,夠穿幾年的了。晚上就坐在我的床前垂淚,談他們二老在三年自然災害中是怎樣過出來的,以及我這五六年沒給家里寫信的思念。我仍沒談自己的真實情況,這怎么瞞得過熟悉孩子每個毛孔的母親,她看我腰上胎生的紅斑,摸我手上厚厚的老繭,肩上粗糙的厚皮,頸椎上的肉瘤,捏我那已是四方棱的指頭,那變了形的粗硬的腳板,任母親的淚水在我的臉上、身上滴灑。

    我雖工作10年,只在1958年5月上大山頂去改造時給父母寄過20元錢,歷盡坎坷,一貧如洗。這次只圖用力氣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但因家住城市沒什么下力的家務活做,對我這劃過右派勞動改造過的鄉村教師,城里人的重活難活只當喝口涼水。像母親認為最難的活兒是在上10米深的吊井打水,我放下長長吊繩上的水桶,有力的手擺動幾下,桶就會翻下去,用力一沉,就會打滿一桶水,三把五把就提上來了,不要幾分鐘,就把水缸裝得滿滿的。我這當了上門女婿,每晚能用大石磨推3升包谷子的人,在城市的小石磨上去推過年的綠豆皮漿、湯圓漿、沒半天就完成了任務。至于舂碓,更是拿手戲,我只消500腳就可把谷子舂成熟米,一晚上曾給生產隊舂出過200多斤大米,現在來舂粑粑粉子,要輕松得多。母親見我兩只腳換來換去舂碓,手拿長竹竿在碓窩撥動的熟練勁兒,又抹淚了,她知道我這從小念書嬌生慣養的書生,能會這些該要付出多大代價,真是脫胎換骨!父母不知存放了多少年的疙瘩柴,在我這大辦鋼鐵中砍過大樹的手上,一個早上就劃完了,還給左鄰右舍劃了不少。然而,這次回老家的最大收獲,是解決了我作為鄉村教師教學中的兩大難題——做毛算盤的主要構件算珠,印刷練習本的木刻版。

    鄉村教師工作難啦,難的是學校沒有錢。每學期收一點極少的學雜費(低年級每生8角,中年級每生1元,高年級每生1元2角),要給困難學生減免,上交10%,剩下的只夠買夜晚離不得的煤油,買點粉筆、紅藍墨水、幾個備課本。粉筆寫得拿不上手了還保存起來,以后又把這些包谷粒大的顆顆碾細再做成粉筆,還用過白墡泥捏成的粉筆。上珠算課買不起毛算盤,用普通算盤平放在桌子上教,學生一圍幾大圈,有的能見著,有的擠不攏。有時到區中心小學聽觀摩課,看到人家用毛算盤掛在黑板上教,羨慕得要死,下課后,還去把算珠扒上扒下,愛不釋手。練習本雖只5分錢一個,但對買不起煤油用松明、竹竿點燃代燈,連鹽都舍不得吃的山里人來說,仍是個不小的數字。我給學生設計過利用練習本的最佳方案,先用鉛筆寫,后用紅筆寫,再用藍筆寫,最后,用毛筆寫大字,字上重字,正反邊角全用上,可能創造了利用練習本的世界紀錄。

    一天,去看望一個小學同學,他已是一個裁縫。他一面和我敘舊,一面“樸、樸”踏幾下縫紉機,機頭頂上的線坨又轉幾圈,線越轉越少,露出了線坨的兩頭。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不準他踏了,手指線坨問:“這個東西上的線用完后怎么辦了?”“燒了。”“還有沒有?”他拉開縫紉機上的屜盒,還有3個,我拿在手里一比劃,每個線坨不可以鋸兩顆算珠嗎?從這天起,我跑遍來鳳縣城內所有的縫紉店,認不得的人還帶著柴火去換,誰稀罕這線坨,誰要我柴火,聽了我的用意后,都很感動,同情我這教苦書的老鄉,凡沒燒的都給了我,回家一鋸,得了上千顆算珠,解決了多年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當時,我真的認為自己成了天下最富有的人,我的學生可以像城鎮的孩子通過毛算盤學習珠算了,母親見我那高興勁兒,走路都在哼歌吹口哨,問我是不是撿到了金娃娃,我說比金娃娃還好。

    一天做飯時,母親要我去抓點豆豉來,蓋壇子的木板居然是一塊印小字格的木刻版,我高興得連豆豉也忘記抓了。二弟解放初雕過印章,當過印刷工人,后來印練習本換成了機器,原來印刷用的木刻版沒用了。我向母親打聽這些木刻版的下落,母親說都燒掉了,我大為惋惜。晚上向二弟談及此事,他說:“這有何難,雕幾塊就是!”第二天,我們到鄉下去找雕版的木料,這種木料要木質細,耐磨,以梨木最好。我們終于在幺舅娘家找到一塊梨木枋,是準備陪嫁表妹做桌面子料的,因我遠道而來,又知道要做什么用,幺舅娘感動地說:“我才見天底下有你這樣疼學生的老師,就是心肝兒我也給你。”回來后,連在來鳳一中教書的三弟也參戰了,鋸的鋸,刨的刨,我則在板面上畫各種練習本格。春節期間,我們3人連電影都沒看一場,也沒走人家去給一些親戚拜年,全心全意投入了雕版,雕出大字、中字、作文、算術4塊木刻板,配上原有的小字格板,算是有了一整套。以后,這套10多斤重的木刻板,隨我在恩施大山里轉悠了差不多20多年,不知印了多少練習本,幫助過多少山里困難的學生!

    回恩施后,我從碾盤公社小學下伸到麥里大隊小學,和我共事的是民辦教師王昌成。他找木匠按我設計的尺寸做出了毛算盤架子。農村木匠鉆頭小,在3根橫梁上鉆的眼不能穿繩子,我們就燒紅鐵絲把眼烙大。用什么繩子掛珠又使人為難了,棉繩麻繩都掛不穩珠,我們又搓棕繩,專門搓得毛毛碴碴的,這下成功了。用毛算盤進行珠算教學,學生像第一次看電影那樣高興。我們一氣做了幾把,用完了全部算珠,武裝了這個大隊的所有教學點,區里在麥里小學開了現場會,這一經驗還推廣到鄰近幾個公社。有一個家長是個車匠,平日給別人車吃飯用的木碗,特意給我車了一盤黃楊木算珠,我又做了一架毛算盤,香楠木架子,配上黃楊木珠子,我又用砂紙打磨,精致極了,簡直像工藝品。自制毛算盤幫我在麥里壩培養了一批珠算人才,小學一年級就靠它幫學生建立數的概念,到三年級,加減乘除全部過關,不少學生還能回去幫家里或生產隊算賬。農民衡量教學質量是現實的,一看孩子識了多少字,會不會讀報寫信打條子,二看打不打得來算盤,會不會算賬。

    木刻版給山里的孩子幫了大忙,做作業花不了多少錢。我請人做了一個木架,用楔子把木刻版固定在上面,泡一缽土紅,有一把棕刷子就可以生產練習本了。如果學生帶紙來,當著他們印,裝訂,切邊,當時就可得練習本用。如果學生帶雞蛋來換,一個雞蛋可以換3個練習本,當時雞蛋4分錢一個,我再把雞蛋背到供銷社去換紙。看來辦教育仍少不了土辦法。

    再一次大規模生產練習本是在剛粉碎“四人幫”時。1976年,我擺脫悄悄建設社會主義的生活,可以光明正大大干社會主義了,我被任命為紅武中小學校長,即現在的伴云庵小學,舊社會是一座名叫伴云庵的尼姑庵。我去時只50多個學生,兩個小學復式班,一個初中班,4個教師。去的那學期,轉學回來一批初中生,又辦了一個初中班,第二年小學生入學猛增,鄰近幾個大隊的初中并入,一下有了8個班,一個學前班,小學五個班,初中兩個班,380多名學生。我們一面自己挑石頭修教室,一面上課,沒有課桌凳學生帶,沒有教室就利用這尼姑庵的一切空地,連山門口的過道也做了教室。當時最大的困難是沒有練習本和紙。十年浩劫使我國經濟處于崩潰邊緣,學校幾乎成了一片荒原。麥里壩教書時,有練習本和紙賣,只是學生無錢,而現在是有錢無市。學生沒有練習本,等于汽車駕駛員沒有車。我又決定自己來印,因學生多,用木刻版太慢,準備刻蠟紙油印。油印要闖三關:一無油印機,二無油墨,三無紙。我去區教育站借油印機,他們給了我一架報廢了的,沒有紗網,沒有滾筒,沒有調油墨的玻璃板。我如獲至寶,提回了學校,買回了紗網和滾筒,托一位丈夫單位在搞修建的女老師,劃來一塊玻璃板,整舊如新,可以用了。又去找區委辦公室主任,原來是位教師,念我曾帶過他的份上,偷偷給我搞了半盒油墨,糧店、銀行、醫院都去討過,聽我說到學生學習的困難,都表同情,沒讓我打空手。最困難的還是紙了,我和全校老師利用各自的關系,四面出擊去找紙,有的從印刷廠買回切下的邊邊角角,有的買回了又粗又黑的包裝紙,還托人買到武漢、常德、萬縣。1977年我又回過一次老家,中心任務是買紙,來鳳沒有,跑15里到湖南龍山,見商店就問,仍沒有,垂頭喪氣回家時,卻在華塘壩一家供銷社發現了紙,數光身上所有的錢買回了一令,覺得自己成了擁有萬貫家財的富翁,回恩施時還是厚著臉皮找母親要的路費。學校民辦教師占一多半,他們工資低,家庭勞動重,我沒驚擾他們,從刻蠟紙、油印、裝訂、切邊,一人干下底。該有多少個不眠的夜晚,春意融融,蛙聲一片,桂花飄香,雪風樸窗,特別是蚊蟲成陣的時節,常弄得滿臉滿身都是油墨。在那幾年,很多學校只學不練,我們300多學生都有練習本用。從1977年至1981年,紅武中小學的教育質量一直位居全區前列,中小學升學率年年第一,在全縣也掛上了號,除教師的勤奮工作外,不能不感謝練習本。

    從那時起,我也開始了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買不到書,靠剪報學習,作過很多筆記,制作過很多卡片,這些東西還珍貴地放在案頭。那一本又一本的筆記,很多是學生寫過的練習本的背面,那成堆的卡片,多數是從工地上撿回的水泥包裝袋的牛皮紙制作的。我喜歡這些陳古八十年的東西,經常翻看這些土里土氣褪了色的、或水漬后字跡模糊的筆記本、卡片,用這些東西啟發我的學生,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激勵自己奮進不息。我還托人去麥里小學問毛算盤還在不在,老師們笑我是外婆講童話,小學生都用上了計算器,不知算盤為何物。我并不是沉溺懷舊,只覺得有些東西有些事情不應該遺忘,不應該丟失,我懷念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一切為了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的精神。

    責任編輯:金婷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心情榜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爽爽爽爽爽爽a成人免费视频,国产精品麻豆视频,69式性无遮挡免费视频下载,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麻豆
    <dl id="q0qi0"><del id="q0qi0"></del></dl><td id="q0qi0"><kbd id="q0qi0"></kbd></td>
      <input id="q0qi0"></input>
      <s id="q0qi0"><kbd id="q0qi0"></kbd></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美女视频| 色妞www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国产专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免费视频| 毛片基地看看成人免费| 男人的好电影在线观看| 女律师的堕落高清hd|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乱了嗯祖宗啊用力| 黄色毛片免费网站|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xxxx做受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加勒比中文字幕|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观看大全| 日本漫画囗工番库本全彩| 国产中年熟女高潮大集合|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青春草在线视频观看| 最近2019mv中文字幕免费看|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视频二三区| 亚洲黄色一级毛片| www.色午夜.com|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天天干| 亚洲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6月| 4虎1515hh永久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片91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不卡 | 久久人妻av一区二区软件|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收集最新中文国产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樱花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