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工作難啦,難的是學校沒有錢。每學期收一點極少的學雜費(低年級每生8角,中年級每生1元,高年級每生1元2角),要給困難學生減免,上交10%,剩下的只夠買夜晚離不得的煤油,買點粉筆、紅藍墨水、幾個備課本。粉筆寫得拿不上手了還保存起來,以后又把這些包谷粒大的顆顆碾細再做成粉筆,還用過白墡泥捏成的粉筆。上珠算課買不起毛算盤,用普通算盤平放在桌子上教,學生一圍幾大圈,有的能見著,有的擠不攏。有時到區中心小學聽觀摩課,看到人家用毛算盤掛在黑板上教,羨慕得要死,下課后,還去把算珠扒上扒下,愛不釋手。練習本雖只5分錢一個,但對買不起煤油用松明、竹竿點燃代燈,連鹽都舍不得吃的山里人來說,仍是個不小的數字。我給學生設計過利用練習本的最佳方案,先用鉛筆寫,后用紅筆寫,再用藍筆寫,最后,用毛筆寫大字,字上重字,正反邊角全用上,可能創造了利用練習本的世界紀錄。
一天,去看望一個小學同學,他已是一個裁縫。他一面和我敘舊,一面“樸、樸”踏幾下縫紉機,機頭頂上的線坨又轉幾圈,線越轉越少,露出了線坨的兩頭。我像發現了新大陸,不準他踏了,手指線坨問:“這個東西上的線用完后怎么辦了?”“燒了。”“還有沒有?”他拉開縫紉機上的屜盒,還有3個,我拿在手里一比劃,每個線坨不可以鋸兩顆算珠嗎?從這天起,我跑遍來鳳縣城內所有的縫紉店,認不得的人還帶著柴火去換,誰稀罕這線坨,誰要我柴火,聽了我的用意后,都很感動,同情我這教苦書的老鄉,凡沒燒的都給了我,回家一鋸,得了上千顆算珠,解決了多年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當時,我真的認為自己成了天下最富有的人,我的學生可以像城鎮的孩子通過毛算盤學習珠算了,母親見我那高興勁兒,走路都在哼歌吹口哨,問我是不是撿到了金娃娃,我說比金娃娃還好。
一天做飯時,母親要我去抓點豆豉來,蓋壇子的木板居然是一塊印小字格的木刻版,我高興得連豆豉也忘記抓了。二弟解放初雕過印章,當過印刷工人,后來印練習本換成了機器,原來印刷用的木刻版沒用了。我向母親打聽這些木刻版的下落,母親說都燒掉了,我大為惋惜。晚上向二弟談及此事,他說:“這有何難,雕幾塊就是!”第二天,我們到鄉下去找雕版的木料,這種木料要木質細,耐磨,以梨木最好。我們終于在幺舅娘家找到一塊梨木枋,是準備陪嫁表妹做桌面子料的,因我遠道而來,又知道要做什么用,幺舅娘感動地說:“我才見天底下有你這樣疼學生的老師,就是心肝兒我也給你。”回來后,連在來鳳一中教書的三弟也參戰了,鋸的鋸,刨的刨,我則在板面上畫各種練習本格。春節期間,我們3人連電影都沒看一場,也沒走人家去給一些親戚拜年,全心全意投入了雕版,雕出大字、中字、作文、算術4塊木刻板,配上原有的小字格板,算是有了一整套。以后,這套10多斤重的木刻板,隨我在恩施大山里轉悠了差不多20多年,不知印了多少練習本,幫助過多少山里困難的學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