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歲是傳統的習俗。除夕之夜,坐以待旦,興致勃勃,情趣盎然。等什么呢?等幸福,等財富,等愛情,等美好和溫馨。春聯是早已貼好了的,上聯“物華天寶”,下聯必當是“人杰地靈”,然后找個橫披“年年豐登”。盡管有些不倫不類,誰也不去理會,只要喜慶就行。鄉下人并不計較對聯的工整與否,也不管傳統的右上左下的貼法,順眼、熨帖就行。家家春聯紅艷艷,有時還要在門上掛個通紅通紅的燈籠,映襯著對聯,那真是妙絕。一旦貼完對聯,就可以回屋守歲。現在過年電視普及,過年看著趙本山,聽著王菲、周杰倫,一直到深夜方休。而在過去,守歲當是別有一番情趣。晚上,包完明天要用的“扁食”后,先要祭祀,大人們在庭院靠窗的石板擺出六個菜,燃起三柱煙,然后行大禮,主要是磕頭,邊磕邊說,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求得家人團圓平安。一通儀式過罷,看看孩子們把喜慶的對聯貼畢,然后一家人就圍坐在燈前,磕著瓜子,吃著花生和紅棗,開始盤算計劃明年的諸般大事。離家不遠處上學的,來年如何如何;外出求學的,應做何打算。求婚的事、做壽的事、春耕的事,等等,盤算得井井有條。孩子們先是聽得心花怒放,后來就覺著有點厭煩和迷糊,再后來干脆就躺倒在暖暖的被窩里,在外面零零落落的鞭炮聲中進入了夢鄉。而大人們,照樣不睡,繼續商量些更加溫暖的話語。兩口子忙活了一年,沒有時間說些知心話、暖心語,這天晚上是可以說上一個通宵的。道著歉,說著話,哪天誰得罪了誰,哪天誰還沒有認錯,出了遠門好些天沒打個電話,說著話,流著幸福的淚,有些小夫小妻還邊說邊做著親昵的動作,這個年夜,在溫暖中閃閃爍爍著好多美好和幸福。
這邊守歲的孩子剛剛睡去,那邊已是鞭炮齊鳴。孩子們趕緊爬起來,慌慌亂亂地穿好衣服,抓住昨晚準備好的鞭炮就沖出屋門。還沒等大人叮囑完,庭院里已是畢畢剝剝的炮聲,匯入響聲的海洋。大年初一,終于姍姍而來。
大年初一早晨這頓飯,雖說準備了整整一年,但誰家都吃得非常倉促。剛剛煮好水餃,拜年的就絡繹不絕而來。這時更為有趣的事還是吃水餃,別忘了水餃里包著錢呢,你想發財嗎?你想幸運嗎?你想心想事成嗎?你想……那么,親愛的朋友啊,請來吃包著錢幣的水餃吧!不過,要想吃到,也并非易事。于是,大人們想著法子讓孩子多吃,“錢就在下一個”,下一個到底是哪一個?吃了一個沒有,下一個還沒有,怎么辦?大人還有辦法,“第一碗要剩下兩三個,倒入鍋中,重新盛上,一定在下一碗。”這種方法果然靈驗,孩子們保不準又要吃一碗的,這頓水餃只吃得蕩氣回腸,趾高氣揚,還有垂頭喪氣,孩子們實在吃急了,就把碗筷一丟,跟著拜年的大軍沖出門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