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守名
一夜勢如破竹的北風將年味呼拉拉吹到臘月三十,悠長而醇濃的中國年在北國大地正式拉開了帷幕。
臘月三十,人們悠哉游哉地穿街走巷,訴說著吉祥和祝福。十點左右,家家開始最富有年味的“過油”和“煮肉”。所謂“過油”,也就是用油炸東西,這是北國獨特的項目。這天用油炸的東西花樣繁多,丸子、魚肉、蓮藕、豆腐、“姜絲子”等等,每樣都金燦燦、香噴噴,散發著誘人的香味。那些饞嘴的小孩子不顧大人“三令五申”必先祭奉“老天爺爺”的呵斥,一會就把每樣吃了個遍。他們跳著,跑著,鬧著,懷里揣著小鞭炮,手里拿著油炸的各式食品,相互攀比著,品嘗著:這天成了他們人生中最為快樂無比的日子。“煮肉”,首先要把大塊的肉在菜板上“過刀”,切成小塊,然后將改過刀的肉塊連同“排骨”放入鍋內,注入涼水,鍋底下是早已準備好的干柴,點上火,拉動風箱,于是,家家戶戶就傳來了“呼嗒嗒”“呼嗒嗒”的聲音……伴隨著這些美妙的音律,四溢的馥郁的肉香在鄉村的上空飄蕩起來。那些剛剛吃得滿嘴流油的孩子們便又沖到自己家的鍋臺前,眼巴巴地望著鍋四周冒出來的充滿誘惑的熱氣,嘴里全都濕浸浸的……
臘月三十下半晌,大人一般不再讓孩子外出,一家人圍坐在堂屋中間開始包制“扁食”——水餃。包水餃分工明確,有專門搟面皮的,有攪肉餡的,當然也有包制的。水餃花樣做得繁多,有時包得四平八穩;有時用手捏成花邊;有時圖個省事,干脆兩手一合,便成了餛飩類的……此外,這次包“扁食”,可以放入一些硬幣,一分、二分、五分、五角、一元的均可,以祈求來年財運亨通。先要洗凈,然后連同肉餡包好,這就把祝福和期待送給了吃者的嘴里心里。一陣陣鞭炮響過后,家家的扁食開始出鍋,當然少不了的,先要祭祀一番,然后全家圍坐在桌旁開始吃這頓豐盛的年夜飯。孩子們當然眼滴溜溜亂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自家碗里吃出有錢的便罷,即便沒有,也要從大人碗里的搶來,笑嘻嘻地炫耀一番。一桌飯吃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那天倫之樂的醇美便蕩漾在北國的夜色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