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鳳池
沽源口蘑
去過塞外壩上的人也許知道,沽源縣最有名的特產其實不是莜麥,不是牛肉干,也不是胡麻油,應該準確的說,是沽源的野生口蘑。
沽源縣位于河北省北部,在閃電河上游。東鄰承德市豐寧縣,南與張家口市赤城、崇禮縣接壤,西與張北、康保兩縣相連,北與內蒙古的太仆寺旗、正蘭旗、多倫縣毗鄰。那里的氣候冬季奇寒,夏無酷暑, 四季景致分明,氣候涼爽宜人,屬溫帶大陸性草原氣候。沽源的口蘑在國內很有名,口蘑是怎么叫出來的,其實,就是張家口地區的蘑菇簡稱。現在市場上的蘑菇最貴,我在超市上看了一下普通的松蘑價格,每斤松蘑百十來塊錢,肉蘑四百多塊錢一斤。而且口蘑還沒有。我聽說正宗口蘑每斤最少也得六七百錢一斤。
女兒訂婚前會親家,在吃飯時,親家隨便說了一句,如果愛吃張家口的蘑菇,到了秋后我上山給你采點野生的口蘑。我答應說可以。這話雖然是酒桌上說的,我也沒在意。從北京后來,女兒打電話說,親家回到老家,把平時從山上采來的口蘑都裝進了口袋里,他覺得少了點,又坐車到幾百外的鄉村集市上買了幾斤最好的口蘑。我聽了覺得實在過于不去,因為是在酒桌上嘮嗑時隨意說的,親家有機會帶點來,是那個心意就行了,何必又到那么遠的地方,花那么多的錢非要買些口蘑呢。親家的實在勁真叫我過于不去,親家給買了這么貴的土特產,我又能給人家拿點什么呢?只能把唐山的特產麻糖,棋子燒餅,大饹馇,皮皮蝦給他們帶點去了。
送女兒出嫁,從沽源回來,我把親家送給的一大袋子口蘑分成若干份,給每個親戚家裝了一小塑料袋,叫大家分享。平時家里來了朋友我泡一點,給大家炒點品嘗品嘗,也算道上等的好菜。
做口蘑炒肉,先用熱水把口蘑泡一個小時。蘑菇用熱水一沏,那股香味迅速撲鼻而來,頓時滿屋就彌漫開浸泡口蘑的特殊芳香。我在泡蘑菇時想,味這么香的口蘑其實不用炒,聞聞口蘑的味道,就很有食欲了。
沽源的野生口蘑顏色發白,葉面大,葉肉薄,柔軟,光滑,泡好后既松軟,又吸水。把口蘑泡好洗凈后,擠出水分,切上幾刀五花豬肉,然后用滾刀切法,把白菜切成圓片,油熱后,先把肉炒熟,把白菜放進勺里翻炒幾次,在放醬油,使白菜的刀切面變成紅紫色,最后把泡好的口蘑放進炒勺,多放點湯,因為口蘑吃湯入味,各種作料放好后,出鍋前再放上幾縷韭菜,勾上淀粉,點上幾滴香油,一盤純正別具風味的口蘑炒肉就炒好了。
我把口蘑炒肉出勺后,先品嘗一下口蘑的味道,口蘑光滑、清香、柔軟,加上豬肉的香味和韭菜的特殊味道,使口蘑炒肉別具風味,如果用它就米飯,一定會食欲大增。我把口蘑炒肉端到桌上,讓大家品嘗,大家吃了后都說口蘑確實比松蘑,茶樹菇,肉蘑好吃。一大盤口蘑炒肉,端到桌上,大家的酒沒喝完,口蘑炒肉先吃光了,吃飯的時候,連炒蘑菇的菜湯都沒了。
品嘗了沽源的口蘑炒肉之后,朋友們走了,我躺在床上用心回味著口蘑的味道,我覺得在口蘑清香光滑柔軟的特殊味道里,還有一股的特殊味道,我知道那股味道是親家的一番心意。這種味道,也是任何人無法品出來的。
沽源紅燒肘子
唐山鴻宴飯莊的紅燒肘子很有名。鴻宴飯莊在唐山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它的招牌菜紅燒肘子,也響當當了一百多年。
來鴻宴飯莊吃飯的人,其實都是奔著肘子來的,近百年來,鴻宴的肘子不僅喂肥喂膩了很多唐山人肚子,而且連我腰圍增長的原因,可能與鴻宴飯莊的肘子有直接關系。
鴻宴飯莊的肘子給我的感覺是顏色紫紅漂亮,在光滑紅潤細膩的皮上有很多的小氣泡,吃起來,香而不膩。吃了這次還想吃下次。這可能就是鴻宴肘子誘人獨特的地方。鴻宴飯莊的肘子不帶骨頭,在圓形的肘子皮下面,藏著一大塊饞得人流哈喇子的瘦肉。
而壩上沽源縣的肘子和唐山鴻宴飯莊的肘子有明顯的區別,準確的說,沽源縣的肘子,是真正意義上肘子。
沽源的肘子,是用豬大腿和小腿連接部上邊的肘部。用這個部位燉出來的肘子,色澤深紅明亮,肉里包著一塊骨頭。肘子皮香爛不膩,皮下面的瘦肉很香很爛。這就是壩上沽源縣肘子的特色。
去年十一月,大雪覆蓋沽源后的第十五天,我送女兒出嫁到沽源縣長梁鄉,我在長梁鄉一家普通鄉村飯店里,品嘗了沽源縣的肘子。沽源縣的肘子的味道和鴻宴飯莊的肘子有很大的區別。首先,沽源的肘子帶骨頭,燉肘子時不炒糖色,就和我平時在家燉小肘一樣,先用開水把小肘緊一下,去除沫子和腥味,然后撈出來,再放上干凈水,把小肘放進高壓鍋里,再放上蔥姜花椒大料醬油鹽,在高壓鍋里燉上半小時,出鍋后,小肘的顏色深紅明亮,肉皮爛糊香而不膩。我想沽源縣的肘子,可能就是用這種方法燉出來的。
品嘗了沽源肘子后,我一直再想,沽源肘子好吃的原因,其實不在廚師的手藝和做法上,關鍵是沽源豬好。沽源的豬和唐山市場上賣的豬肉是不一樣的。唐山市場上賣的豬肉全是飼料喂的,養了幾個月就出欄了。豬肉的質地,肉的香味,根本就吃不出來。更不用說肘子了。
我在沽源縣小住的幾天里,發現在積雪覆蓋露出莜麥茬兒的地里和鄉村的街道上,隨處看到覓食和悠閑散步的黑毛豬。那些又大又肥的黑毛豬沒人放養,它們生活在壩上遼闊的土地上,享受著塞外壩上糧草豐裕,空氣清新和生命周期漫長特殊的優越條件。
我想,不用說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就是生活在壩上高原的黑毛豬,也是隨意、放松、自由的。它們生活在曠達安逸恬靜和諧的壩上,享受著大自然和地域給予它們優越的生存環境,應該說這里的豬也是幸福的。
在沽源縣,我還發現一個特點,這里的民間住宅,每家每戶的土坯院墻都很低矮,如果用雙手一扳墻頭,就可以跳進院子。但是,我聽親家說這里的治安環境非常好,從來沒發生過丟失牲畜和家禽的現象。
親家說,他們村家家都養豬,從來不用圈養,所有的家禽也都是散養的,因為家家糧食很富裕,豬不用喂飼料,養個三兩年,到了年根,殺了自己吃。
當我第一次品嘗沽源的肘子時,就已經感覺到了沽源的豬肉和肘子,確實比唐山的豬肉香。但我當時不知是什么原因。后來,我聽親家這么一說,又想到田野里和村莊街道上那些覓食悠閑散步的黑毛豬,才知道沽源縣肘子好的原因在這里。
品嘗了沽源縣的肘子后,我想,假如唐山鴻宴飯莊的肘子,也用沽源散養的黑毛豬做的,我敢斷定鴻宴飯莊的肘子肯定會更好吃,鴻宴的肘子名氣肯定比現在的還大。
沽源野黃花菜
去年入冬前,在北京會親家,樸實厚道不善表達的親家說,他們那里的山坡上到處都是野生的黃花菜,他說,如果我喜歡吃,到了秋后他給我多采點。我答應說可以。沒想到,送女兒出嫁到了壩上沽源,臨回之前,親家把早就準備好的一大袋子野生干黃花菜拎了出來。袋子很大也很舊,拎著卻很輕。他說,這點黃花菜,是今年秋天采的,不多,明年秋后我多采點。這東西在我們這里遍地都是。
我拎著親家送給的一袋子野生黃花菜和口蘑從沽源回到家里,覺得分量很重,那袋子里裝的不僅僅是點野生的黃花菜,那里還有濃重的親情,和沽源人樸實厚道的品格。我把從沽源帶來的特產分給親戚和朋友一部分,剩下的留著自己吃。我們平時吃的黃花菜,不論是干的和新鮮的,都是大棚里種植的。那是經過很多次化肥和農藥保護喂養長大的,我們吃的時候,需要浸泡焯洗后才能食用,我們吃的時候還擔心著風險。親家送給我的這一袋子野生黃花菜,我不用擔心,可以放心吃。那是純天然純野生的。我想,沽源山坡上的野生黃花菜,就像我們這里野生的莧菜,馬齒莧一樣,遍地都是。
黃花菜,又名萱草、黃花菜、金針菜。為百合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黃花因色而稱,金針因蕊而得。每當夏至,黃花盛開,碧波蕩漾的草原上,點綴著一片一抹金黃,映襯著山丹丹點點鮮紅,有“晚上醉落了太陽,白天醉落了月亮”美稱。黃花為傳統名菜,《詩經》有贊譽黃花的詩歌;三國時的《養生經》有“萱草忘憂亦食之”的記述。
黃花分鮮品和干制品兩種,屬美味佳肴。它含有豐富的蘿卜素、維生素B、鈣、磷、鐵、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微量天冬素等營養成份。用它作湯,湯鮮味美;用它下酒,酒香菜甜,開胃提神。黃花入藥店,具有健胃、利尿、通乳、消腫、止痛等功能。
黃花的適應性強,原多為野生,現在好多地方都成片栽種。黃花栽培容易,收益早,產量高。田梗地邊,房前屋后,均可種植,既能美化環境,又能保持水土,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從沽源帶回了的干野生黃菜,平時我不舍得吃,來了朋友我用熱水提前浸泡好,投洗幾遍后,攥出水分,切上半斤五花肉,把肉切成薄片,不要去皮,用蔥姜熗鍋后,把五花肉在勺里翻炒時就放醬油。這樣可以使肉更嫩。五花肉不用淀粉抓,炒出來一樣肉嫩。肉熟后把泡好的黃花菜放進炒勺,多放湯汁讓黃花菜入味。當攥干的黃花菜舒展開了,湯汁少了,放少許的鹽和味素,就可以出勺了。這樣,用五花肉炒出的野生黃花菜,味道獨特,是喝酒的下酒菜。
女兒結婚后,為了答謝幫忙的幾個朋友,我提前泡好了從沽源帶來的口蘑,野生黃花菜。還把沽源的牛肉干拿出來宴請大家,當我把這些沽源的特產拿出來宴請大家時,朋友們喝酒,我準備的皮皮蝦貓抓螃蟹和大蝦都沒人動,就吃口蘑小炒和五花肉炒黃花菜了。在朋友們喝酒時,我又炒了一大盤野生黃花菜,留著他們吃飯。
當朋友們吃好喝足后,臨走時,我特意為他們準備好了一小袋野生的黃花菜,叫每個朋友高高興興的走。時常我在想,有了好吃的東西,不能自私,不能獨享,應該叫朋友們共同分享。這種想法說的大一點,就像天上的月亮一樣,我們不能占有,只能共同分享。
沽源牛肉干
大前年的夏天,我隨中國作家看平煤采風團,去了內蒙赤峰平莊煤業集團。采風結束后,大家都去平莊特產專賣店買土特產。我聽當地的石女士講,赤峰老綏遠的牛肉干是內蒙古的特產,在全國很有名。大家在她的引領下,來到了老綏遠牛肉干專賣店。由于價格的問題,我只買了一斤,帶回家品嘗。
老綏遠的牛肉干是真空包裝的,每袋一小塊。它的形狀,比塑封的高粱飴糖塊大一點。一斤能約二十多塊,平均一塊三塊多錢。
買回家后,正好是三伏夏天,趕上連雨天,出不去買菜了,我從冰箱里拿出幾塊牛肉干喝酒,就手品嘗品嘗老綏遠牛肉干的味道。
赤峰老綏遠牛肉的味道確實很好,干濕度適中,嚼著不硬,越嚼越香。是絕對的喝酒好菜。不過,我在平莊買的這點牛肉干,自己沒吃幾塊,朋友們聽說后很快就被瓜分了。今天想起來,還覺得有點后悔,真不如當時多買點。
去年11月,我送女兒出嫁到了壩上的沽源縣,到沽源縣的第二天晚上,我在縣城幾家特產專賣店轉了一圈。沽源縣的土特產很多,最有名的是口蘑、蕨菜、貢米、野黃花菜、胡麻油、牛肉干。還有葡萄、奶皮、莜麥等等。
口蘑,野菜和胡麻油親家早就給我準備好了,只是沽源的特產牛肉干我還沒品嘗過。我打聽一下牛肉干的價格,最好的牛肉干,每斤一百元,賤一點的九十元一斤。
我看看這兩樣牛肉干的成色,一百元一斤的牛肉干,都是純正的精瘦肉,沒有一點筋頭巴腦的地方。而九十元一斤的多少帶點筋和肥肉。
沽源的牛肉干不是塑封真空的,都是散裝的,塊很大,顏色深紅,含水量很少,用手一撅就斷了。我用手使勁掰了一小塊牛肉,放進嘴里慢慢嚼嚼,細細回味牛肉的味道。牛肉干的口感,確實是本質牛肉的香味。沒有一點喂飼料養的牛肉味道和口感。我看了看牛肉干的外觀和品相,買了三斤一百元一斤的。分三袋包裝好后,我帶回了賓館。因為明天早上我們要返回北京,所以,我順便又買了些路上吃的東西。
早上,我們一行七人在沽源一家包子鋪吃了早飯,八點就乘上去北京的長途大巴。
從沽源去北京的長途大巴,因為大雪封路還沒有開通,我們只好乘坐路過沽源的大巴回北京。這次回北京的路線,不是我們來時走的路,它要繞很遠的路去北京。我們為了提前回到家操辦省親的大事,只好繞遠路回北京了。
按照來時的路線,出北京奔沙城方向,去赤城過黃土嶺,越過云州大橋,再經龐家窯,然后走翟家營,最后到達沽源縣城。三個多小時的路程,遇上今年的大雪,我們多走了四個小時。
回北京方向的大巴,在大雪覆蓋的張家口大地上的鄉村公路上緩慢地行駛著,汽車經過一村,就有上車的客人。汽車走走停停,溫暖寬敞的車廂,隨著汽車的緩慢的行駛,一點點就裝滿了客人。這次大巴回北京的路線是出沽源奔張北,走萬全繞宣化經懷來、昌平到北京四惠,然后再去廊坊。
七個多小時的長途顛簸,汽車只在張北一個小加油站停留了一下,大家都下車買點東西解手,因為汽車一路就不停了。
大巴駛到萬全后,大家都感覺餓了,我把在沽源買的鴨蛋、鳳爪、火腿、面包水和果分給大家。我坐在汽車的最后一排座位上,忽然想起昨晚喝剩下的多半瓶沙城老酒,還有昨晚買的牛肉干,我從背包里拿出來。我弟弟和我坐在最后一排,我問他喝不喝酒,他說有酒菜么,我說昨晚買了幾斤牛肉干,可以嘗嘗。
昨晚喝剩下的沙城酒,我用礦泉水瓶裝好,最少也有七八兩。我把牛肉干拿出來,酒也拿出來,我們哥倆吃著牛肉干喝著沙城酒,一路顛簸著,酒喝的很有滋味。我倆,你喝一口,我喝一口,邊喝酒,邊慢慢的嚼著幾乎沒有水分的牛肉干,我不時的望著窗外大雪覆蓋著的張北大地。
窗外,蜿蜒起伏的山脈,被大雪遮掩的嚴嚴實實,幾乎看不到山的脊梁,借著酒勁,我忽然想到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的詞句,“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這時,大巴的電視里開始播放京劇《智取威虎上》的選段,恰好演到203首長唱到“望飛雪,漫天舞,為威虎山皮銀裝,好一派北國風光。”聽著那熟悉悅耳的唱詞,我拍著大腿,嚼著牛肉干,情不自禁的跟著哼唱起來。
從沽源回北京的路程,盡管繞道遠了幾百里路,但有了沙城的美酒和沽源的牛肉干,再聽著熟悉悅耳的京劇,我沒覺得有一點疲憊。
大巴下午三點半到四惠車站,但我的嘴里還有沒嚼完的沽源牛肉干,塞在牙縫里的牛肉干,到家后我才慢慢剔出來。
親情胡麻油
送女兒出嫁到壩上沽源縣,在親家家吃了午飯了后,臨走時,親家拉著我的手說:“我們這里窮,沒有什么給你帶的”,于是,他把早就準備好了一桶自己榨的胡麻油拎了出來,他對我說:“這是我自己榨的,你放心吃,吃習慣了,我再給你榨。這桶胡麻油沒有任何添加劑,是純天然的……”。看著親家的一番情意,我不好再推辭,只好帶了回來。
胡麻油風味獨特,芳香濃郁,油質清澈,是高級食用油,長期食用有抗衰老、美容、健體的功效。同時還有生毛發、生肌、長肉、止痛、殺蟲、消腫、下熱毒等功效。
中醫說,胡麻油性味甘、涼,具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效。據《本才綱目》記載:“有潤燥、解毒、止痛、消腫之功。”《別錄》說:“利大腸,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腫,生禿發。”
西醫臨床還用麻油來煎熬膏藥,有生肌肉、止疼痛、消癰腫、補皮裂的作用。胡麻里含有芝麻素,在用胡麻油炒制或烤制菜肴或食品時,芝麻素即可分解出芝麻酸和一些芳香的化合物,這些香味物質可在常溫下揮發,其香味濃郁、清雅、誘人食欲,是其他同類植物油都難以比擬的。
在中藥中,有用胡麻與何首烏制成的藥丸。它是滋養強壯強精劑,對于便秘也有效果。
我聽女兒說,親家為了送我這桶胡麻油,早就準備好了。我理解那是他的一片真情。塞外壩上沽源人實在淳樸善良他們不會虛漂,他給你的東西都是提前準備的。如果你不要,就是瞧不起他。他們把自己最好的東西拿出來送給你,你絕對不能駁他的面子。
我女兒還說,親家知道我喜歡吃口蘑,他從夏天到秋,一直上山采壩上的野生口蘑,采了一袋子,他覺得少,又坐車去了幾百里地的集市上買了幾斤好的口蘑給我。我聽了真覺得過于不去。同時,我也感覺到了壩上人實在到了本質的樸素。他的實在,真讓我覺得不把女兒嫁到那里,從面子上都過于不去的感覺。
沽源縣盛產莜麥胡麻,胡麻油在民間稱謂極多,有叫汪油、潞油和麻油等。
我的當醫生學生跟我說,老師平時多吃點胡麻油可以治療眩暈、便秘。對你的高血壓、血管硬化、膽固醇增高有很好的療效作用。
親家送我這桶胡麻油,他不知道胡麻油有這些保健作用,他送我的目的主要的是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意,也為了把親家之間的親情融洽的比胡麻油的香味更純,我們的情感更純。親家的用意我非常理解,親家的情意我必須收下。
到回家里,每次做菜,我都用親家送給的胡麻油。用胡麻油炒出來的菜色澤金黃,只是剛熗鍋時,冒出來的油煙有點辣味。但是油熱了之后,辣味就沒了,炒出來的菜,不僅香,而且別具風味。
我用親家送的胡麻油炒了幾個菜,招待客人,客人們吃了都覺得好吃。特別是用胡麻油炒米飯,那味道更鮮美。雞蛋是金黃色的,再配上點綠色的蒜苔,紅色胡蘿卜,和雪白的米飯炒在一起,不僅顏色好看,食欲也會大增。
其實,榨胡麻油的方法和榨花生油的方法是一樣,我下鄉的時候,每年到了農閑時,村里的榨油坊,非常火熱。
榨油房在飼養出的大院里,榨油房是一間很大的房子。東面是一個石碾,一頭毛驢蒙著眼睛碾炒熟的花生,旁邊是一口大鍋,有人在炒花生。把碾碎炒熟花生瓣,裝在一個麻袋包里,放進一個直徑一尺,高一寸半的鋼圈里,然后用木槌鑿。鑿到和鋼圈一樣厚了,放在絲杠上,十幾個裝著花生的鋼圈,在四個壯漢的推碾下,一滴滴暗紅噴香的熟花生油被擠壓出來。
我想,親家送我的胡麻油,也是將胡麻炒熟后,經過絲杠擠壓提煉出來的。
每次吃到親家送給我的胡麻油,我就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在農村下鄉時榨油的情景。吃著胡麻油炒的菜,我又想到親家榨這一桶胡麻油是多么的不易。親家為了娶我的女兒,為了親情和情感的鏈接,他在胡麻油上確實花費很多真情實感。這些我非常理解。我每次吃胡麻油炒菜,都能體會到親家送我胡麻油的良苦用心。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