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劍指峽谷出 船石溝渠俊傾城
從三龍寺往西北便進入船石溝峽谷,峽谷深處,聳立著一座30余米長,10余米高的巨石,形似一艘航船,作乘風揚帆狀,故名船石溝。我在遠處就見到這塊巨石,的確非常特別地矗立在山腰,像一條大船,背后的山是帆。
船石溝峽谷是落差最大,碧潭最多,地勢最險,森林最密,奇石最秀的峽谷。船石溝是光頭山下峽谷深溝,溝旁兩側山頂,有兩只栩栩如生的石船。一群石人、一只石公雞、兩只石毛竹,形態逼真,惟妙惟肖。
船石溝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興頭山上有一群怪石,長期采吸日月精華,分別修煉成石人,石船、石雞子、石竹子。石人見山溪水多,便想堵溪造海,積水行船,出山游玩。可是,石竹久長,不宜作槁,便約定,石竹長成,石雞叫,人便架石船啟程。天長日久,竹長水長,竹未長成,水卻漫入了溪邊的觀音洞。正在洞中靜修的觀音菩薩見洞中進水,掐指一算便知是石頭作怪,忙奏請玉帝,玉帝派雷神前往。此時,竹已長成,公雞也伸長脖子,船已下山,形式緊急,眼看船石溝成為汪洋,雷神慌忙作法,一道閃光直飛石雞子,轟地一聲,把它的下巴打掉了,作聲不得,于是,石化成雞石伸頸向東落在山頂。石人集中,或坐或站或立,正等待雞叫,雞沒叫,雷神來了,雷神見之,這人一錘那人一鑿,一群石人這個頭斷,那個腳斷、手斷,行動不得,于是,石化石成人石,群待于山腰。觀音見狀也不閑著,提下頭上所戴兩支玉,一支甩向石竹,一支直飛堵溪巨石,只聽“轟隆”兩聲炸響,石竹中斷腰折,巨石頓顧灰燼,所積溪水飛瀉而下,沖出一口深潭,便是響水潭。天是玉帝怕石人再次為禍,于是,把大印丟下來,石化成玉璽石。這樣,在方園三里之內,溪邊林間,形成了各俱情趣的人石、雞石、船石、竹石、還有玉璽石。
越過玉璽潭、觀音潭后,便到達三龍寺。三龍寺是形似三條巨龍的山脈,昂首騰飛,面寺而立,故稱“三龍寺”。寺內三座白塔呈三角形分布在寺院中,又稱“三塔寺”。這里是南北兩大峽谷的交匯處,往南是五峰山峽谷,往北是船石溝峽谷。
五峰,最高有青龍峰,最奇有香爐峰,最險有雷公峰,最秀有筆架峰,最美有木魚峰。因形似如來佛手的五指,又稱五指峰。從三龍寺紅石巖往西南便是白馬潭、黑龍潭、葫蘆潭。白馬潭傳說始于唐朝,唐僧攜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西天取經,途經此地,白馬繞潭而行,站在潭邊久久不肯離去,唐僧便下馬在潭邊歇息,放眼四周,看到潭邊山坡上立有石碑,刻有“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大字,唐僧走近碑前雙手合十,念念有詞,保佑西行平安,天下太平。因此,當地老百姓稱此潭為白馬潭。石碑經過歲月的侵蝕和洗刷,至今仍熠熠生輝,記載著歷史的滄桑。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