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潭水清似玉 孤山寨影美如畫
十八潭有“世人皆知五峰山,七疊瀑布白馬潭。獅象嚴(yán)把頭門守,七十二道鐵門閂”的詩句。寓意湍流九曲十八彎,大有“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勝景。南連景城寨,西托五峰山,北倚光禿山。群峰山澗沁出的涓涓小溪,匯流成河。清澈見底的溪流可以看見嬉戲的游魚和潔白無瑕的鵝卵石。10余公里長的深山峽谷,神奇般地鍛造出白馬潭、黑龍?zhí)丁⒒[潭、響水潭、彌勒潭、觀音潭、七疊潭等十八潭美景。潭水或飛流直下,飄飄灑灑;或聚流成潭,波瀾疊起;或舒緩平坦,歡歌奔跑……
十八潭最有名氣的要數(shù)響水潭。位于三里城鎮(zhèn)西孤山寨中。因孤山山泉與澗水匯流形成瀑布,瀑流如注,自百余米高的石壁上傾瀉而下,飛流沖激,水珠進(jìn)濺,聲若驚雷,至谷底匯集成潭,故名響水潭。
潭中碧波蕩漾,綠樹白云倒映如畫;潭兩側(cè)峭壁懸崖、怪石嶙峋,有的象人、有的似船,各具情趣,惟妙惟肖;潭上方有一石洞,名“觀音洞”,高2米、寬20余米,背靠懸崖,面臨險谷,深不可測,游人罕至;潭下成溪,溪水淙淙,清澈見底,兩岸雜樹叢生,花草紛呈。
關(guān)于響水潭,民間還有一個奇妙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孤山寨中有一怪石,長期采吸日月精華,修練成石人。石人見山溪水多,便想堵溪造海,積水行船,出山游玩。天長日久,所積溪水未匯人海,卻漫人了溪邊的觀音洞。正在洞中靜修的觀音菩薩一見洞中進(jìn)水,便知是石人作怪,于是提下頭上所戴玉簪甩向洞外,玉簪直飛堵溪巨石,只聽“轟隆”一聲炸響,巨石頓成灰燼,所積溪水飛瀉而下,沖出一口深潭。但石人仍不甘心,繼續(xù)堵溪成海。不料此事驚動了玉皇大帝,他派雷神前往,將石人劈死。石人的殘骸,便形成了溪邊林立的各具情趣的怪石。
虎嘯潭、紅石潭、觀音潭、七疊潭如珍珠相串,潭潭景相連,景景各不同。尤為七疊潭,她似仙女身著白色飄帶,波光閃閃,晶瑩剔透,似古琴弦律,抑揚(yáng)頓挫,彈奏出《高山流水》般悅耳動聽的樂章。潭邊的千年古銀杏,百年楓樹群和古藤,舉目皆見。一到深秋時節(jié),金黃色的銀杏葉和火紅的楓樹葉交織在一起,勾畫出一幅原始森林風(fēng)光圖。一陣清風(fēng)吹過,遍山的枝葉發(fā)出嘩嘩響聲,此起彼伏,似巨龍吟唱,如山虎呼嘯,風(fēng)過良久,仍余音繚繞,不絕于耳。
經(jīng)過輾轉(zhuǎn)和攀爬,映入眼簾的是黑龍?zhí)丁:邶執(zhí)堆堇[著黃果樹瀑布的磅礴氣勢,抒發(fā)著騰龍洞的壯麗恢弘,描繪著《西游記》水簾洞的深邃神秘。寬闊高大的瀑布形成巨大的漩渦,猶如一條黑龍令人毛骨悚然。
春水縹碧,夏水襄陵,秋水深雋,冬水靜寂。說道我所理解的水,全然不能概括十八潭中的水。因為,我走過的十八潭,是故鄉(xiāng)千百年來用光陰刻下的淚痕。我既能感受到潭水孤寂落寞的心情,也能體會到“此處風(fēng)景無人識”的痛苦。
但見那動人心弦的瀑布,清澈如鏡的碧潭。那水清澈的真叫人心疼。那水碧綠,是來自翠色的祝福;那水清澈,是來自心靈的獨(dú)白;那水叮咚,是來自天籟的琴音。我不能不愛十八潭中的水,正如我不能不愛我的心神與雙眸。
聽向?qū)дf,雨過天晴的十八潭,即現(xiàn)彩虹凌空,云蒸霞蔚,十八潭全然掩映在波濤澎湃的云海之中,搖曳群峰勝似仙島蓬萊。置身其中宛若仙境,可以盡情欣賞波瀾壯闊、變幻莫測的云海奇觀。寄情山水釋放心靈,感悟自然之美,那是一種“天人合一”的體驗,靈魂得以凈化,塵世雜念頓消。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