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大佺
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原部長、少將徐懷中將軍,對二郎山有著深厚的感情。
徐懷中,河北邯鄲人,1929年出生,1945年參加八路軍,在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昆明軍區宣傳部副部長、八一電影制片廠編劇,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主任,解放軍總政文化部長。榮獲過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徐懷中將軍第一次到二郎山是1951年初夏,那年他22歲,任西南軍區政治部戰斗文工團研究員。他是隨著西南軍區慰問團,前來慰問進軍西藏、修筑川藏公路的18軍的。慰問團全體成員乘坐一輛大篷車上,從重慶出發,到達十八軍后方政治部駐地新津。從新津再向前去,便換“后政”的軍車,車廂下半部填滿了大米包,因為路況太壞,乘坐空車重量壓不住,會把人顛簸出車外去的。
記不清是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到達雅安。那時候還沒有撤銷西康省,徐懷中他們到雅安后就住西康軍區。隨后從雅安出發,到天全縣城時天已黑了,天全縣設有一個西南軍區兵站,是在一條很深的巷子里,車子開不進去,大家扛著行李進去的。一下來了慰問團這么多人,床鋪不夠,大家就地打鋪睡了一晚。
從雅安去二郎山,沿途只能說是坑坑洼洼格外難行,粗粗通車的“毛路”。經常有塌方,養路工隨時在搶修。慰問團車子到來,全體下車步行通過搶修路段,回頭看著空車車輪緊挨懸崖邊慢慢開過,這才上車趕路。來到到二郎山下一個叫“鬼見愁”的地方,車拋錨了,他們不得不在野外宿營,夜晚輪流放哨擔任警戒。拜托返程車司機帶信回去,第二天下午從新津又派來一輛車,慰問團繼續前進。
雖然已到初夏季節,遠遠望去,二郎山上漫天飛雪,紅旗飄展,18軍工兵部隊冒著凜冽寒風,正在荒山野嶺展開艱苦的筑路戰斗。官兵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讓慰問團的每一位同志都深受感動,團領導決定沿途為筑路部隊作慰問演出。領導要徐懷中趕寫一個歌唱二郎山的歌詞,當晚就要演出。要寫歌詞,要作曲,還要與樂隊合排,無論如何來不及了。不想男高音演員孫蘸白同志早有準備,從重慶出發時他選用時樂濛作曲的《歌唱大別山》,請詞作家洛水填寫為贊頌筑路大軍的詞,定名《歌唱二郎山》。慰問團領導立即拍板,與樂隊合了兩遍,當晚就正式與部隊見面了。孫蘸白記不住詞,要拿著歌篇唱,一路唱下來,唱到康定已經十分熟練了。場場演出都要有他出場,場場演出滿堂叫好!從臺上演員樂隊,到臺下官兵觀眾,個個熱淚盈眶。此后,一曲《歌唱二郎山》唱遍了祖國大江南北,成為一首經典名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