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伯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和傳承閩南民謠
核心提示
琴棋書畫,每個人生活中興趣愛好都不盡相同。南安東田鎮蓋鳳村村民黃經濟,一生則唯獨喜愛自創閩南民謠。如今剛過花甲之年的他,已累計創作百余首閩南民謠,讀起來朗朗上口,內容也頗具生活氣息和正能量。其中一些民謠,還被收錄到《中國歌謠集成·福建卷·南安縣分卷》(注:現為南安市)里面,并錄制成音像資料。歷經坎坷的他說,這項愛好不僅讓他生活更加樂觀,還讓唱民謠的人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記者 許文龍 文/圖
童年記憶力好 民謠一聽就記牢
采訪黃經濟,是在南安溪美的一家汽車銷售公司,他是那里的一名保安。雖然才剛過60歲,但他頭發都已花白,臉上是一道道深深的皺紋。不過他精神飽滿,身材健壯。聊起閩南民謠,他難掩內心的激動。“在我小的時候,閩南民謠很流行。”他笑著說,許多閩南民謠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領悟和總結。
當時,記憶力很好的他默默地將這些民謠記在了腦子里。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慢慢地喜歡上閩南民謠。后來,即使他當了林場伐木工人,施工隊或學校的廚師,抑或是如今從事保安,他都在不停地整理、創作、說唱閩南民謠,并與身邊的人分享作品。
以母親為原型 歌頌賣菜姑娘
那么,這些民謠他是怎么創作出來呢?
黃經濟說,部分民謠是他聽老一輩人講過,然后自己再加以整理、補充創作而成的,另外一部分則是他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獲取靈感創作出來的。在他家中,記者看到了一本1991年出版的《中國歌謠集成·福建卷·南安縣分卷》。書頁早已泛黃破舊,里面收錄了幾百首閩南民謠,其中有十余首是黃經濟獨立創作而成,一些民謠還留有音響資料。
“賣菜姑娘好人才,也無打粉畫目眉;赤腳走路好體態,透早擔菜市場來;姑娘賣菜禮貌好,隨來嘴口直直歐……”這是黃經濟早期創作的民謠《賣菜姑娘》。他說,當時母親在生產隊負責種菜,再分給別人。后來,他就以此為原型,用閩南民謠的形式,創作出一個禮貌、善良的賣菜姑娘形象。
一生經歷坎坷 民謠給予力量
“這些閩南民謠,除了讀起來朗朗上口之外,還可以唱。”黃經濟現場為記者展示了他的唱功:家中貧寒大坐卦,出外做工無快活;放落爸母走出外,甘愿做牛受拖磨……這首《流動工歌》是他在背井離鄉外出打工時,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創作出的一首民謠,反映了游子艱苦奮斗的生活以及思念家中父母的心情。
他說,自己的人生充滿坎坷和艱辛。他三歲喪父,母親一人支撐一家五六口人。后來,剛結婚沒多久,發妻又不幸去世,他靠著到處打工掙錢,將三個孩子拉扯大。早年他經常創作,通過說唱民謠來排遣生活的苦悶,干農活時唱,砍柴燒炭時唱,洗衣服做飯時也唱,身邊的朋友甚至一度認為他是因為妻子去世悲痛過度發瘋了。“正是因為從民謠中找到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我才能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否則也撐不到現在。”他說。
幾十年來,他整理、補充、自創的閩南民謠已有百余首,現在也仍然在不斷地創作。一些當地人知道他的名氣,還會讓他去晚會上演唱民謠。去年,他就曾接受當地一所中學的邀請,為學生們演唱了閩南民謠《勸善歌》。“閩南民謠其實是一種藝術瑰寶,是勞動人民感悟生活的結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義。”他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愛閩南民謠,共同來傳承這項藝術瑰寶。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15用“凈網”正能量凈化網絡空間
- 2014-04-09文明祭掃,傳遞孝道文化正能量
- 2014-03-24勿忘安徽小伙整容“雷鋒臉”背后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