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講仁愛、守誠信、崇正義、求大同,《周易 坤 文言》中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老祖宗用最精辟的語言告訴世人什么是“德”,什么是 “善”。
“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個倡導”是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度總結和概括,關乎國家治理的宏偉目標,關乎個人修身為人的道德標準,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確立了當代中國的價值坐標,指明了國人為之奮斗的國家理想、社會愿景和道德準則。所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增強人們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對于增強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然道德建設,知之不難,行之不易。如何增強人們的認知認同?如何讓人們從細微處做起、知行合一?如何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只有積極探索和把握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的規律,堅持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用基層群眾真實、鮮活、質樸的人性溫暖,傳遞人間大義,弘揚社會正氣,才能不斷提高道德實踐能力,提升人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動力。
31年前,山東煙臺萊州市郭家店鎮朱家村,在村里張貼了“孝德榜”,就再沒發生過一起贍養糾紛案。因朱家村風氣正,外地客戶來收蘋果,都愿住在朱家村,久而久之,成了蘋果銷售的集散地,收購業務輻射周邊三四十個村。2007年,借鑒朱家村經驗,以孝德為切入點,山東啟動實施“四德工程”建設。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職業道德突出“誠德”,社會公德突出“愛德”,個人品德突出“仁德”?!八牡鹿こ獭眻猿謴木唧w事、身邊事抓起,從群眾身邊好人好事學起,抓好一個“帶”,讓善行義舉上榜,用好一個“榜”,為凡人善舉立傳,“誰上四德榜,讓群眾說了算,一個帶動一群,一點影響一片,“善行義舉四德榜”勾勒出了一幅道德建設的宏大“工程圖”。
大道理一遍遍講,群眾不會記心上;費盡心思樹起典型,群眾轉身就會忘;“高大全”離群眾太遠,群眾如何能買賬?“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道理才能讓群眾入耳入心,身邊事才能讓群眾覺得可學可親。尊重群眾意愿,弘揚千萬群眾善行,才能引導群眾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斷增強行動自覺,使孝、誠、愛、仁等道德規范內化于心,外顯于形。只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體化、大眾化,使‘虛功做實’,融入日常生活中,道德建設才能“活”起來、才有生命力,才能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才能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劉憲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11南安市中小學校扎實開展“學校道德講堂”活動
- 2014-04-11老人、孕婦與道德
- 2014-04-1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化解市場經濟道德悖論的利器
- 2014-04-05嚴母報警給女兒上道德課引發大討論 力挺者少
- 2014-04-05一節特殊的道德講堂課:緬懷呂榕麟校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