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十幾年前捐助兩名小女孩上學(xué),如今女孩都已長大成人,各自有了工作
【開欄的話】
君子之行,勤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
然而,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百姓生活改善的同時,也滋生了講排場、比闊氣、慕虛榮等鋪張浪費行為。在一些地方,婚喪嫁娶吹起了“斗富風(fēng)”,鋪張浪費令人瞠目。在陋俗和“面子”的裹挾下,很多人或主動或被動地加入了攀比、跟風(fēng)的隊伍,“人情消費”讓人不堪重負(fù)、叫苦連天。場面上的這些人與事,也使人際交往浮于表面,難怪許多人感嘆唏噓“真朋友越來越少”。
勤儉節(jié)約不僅是傳統(tǒng),也是新風(fēng)。“面子”這層窗戶紙,不捅不破,君子之交淡如水,唯有真情貴如金。我們號召大家從自我做起,克勤于邦,克儉于家,為下一代樹立榜樣,讓勤儉節(jié)約成為每一位公民自發(fā)、自覺、自愿的行動。今天起,海都報推出“勤儉好榜樣”欄目,倡導(dǎo)崇尚文明簡樸、勤儉節(jié)約新風(fēng),批判攀比浮華、鋪張浪費陋習(xí)。
每天花不到10元 卻捐了400萬
連江琯頭87歲老人柳秀芳,省下子女從國外寄回來的生活費、壽禮錢,助千名寒門學(xué)子重返校園
東南網(wǎng)4月1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章微/文 包華/圖) 一碗青菜,一碗飯,一日三餐年年如此。連江琯頭街社區(qū)87歲老人柳秀芳,每天的花銷不超過10元,“摳門”得連瓶礦泉水都不愿意買。但她卻把子女從國外寄回來的生活費、壽禮錢攢下來,捐給社會公益事業(yè)。20多年來,她累計捐資超過400萬元。因為她的善舉,近千名寒門學(xué)子得以重返校園。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4-03-31黎大女生背癱瘓父親上學(xué) 熱心人繼續(xù)捐款送藥
- 2014-03-20省華僑公益基金會新募集捐款1070萬元
- 2014-03-19年輕小伙身患疾病 在外老鄉(xiāng)發(fā)起網(wǎng)絡(luò)捐款
- 2014-03-10漳浦各界愛心人士為白血病學(xué)生捐款31萬元
- 2014-02-21福州一小區(qū)清潔工重病 居民捐款一萬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