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地稅干部的16年助學情
http://www.caoliu14.com?2014-04-14 09:16? 項裕興?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不是親戚勝似親戚
助學的16年中,張海銀有一位特殊的親戚。這位特殊的親戚是寧化石壁鎮的張起瑄。
“雙方有紅白喜事,首先就會想到對方。”張起瑄說,“張海銀是女兒的恩人。”
說起來,這是一場巧合。2003年8月,張起瑄的大兒子考上大學。由于家中經濟困難,張起瑄四處求助。
有一次,張起瑄來到地稅局尋求幫助。了解情況后,張海銀立刻掏出200元。在與張起瑄拉家常時。張海銀得知,張家還有一個女兒,正念初一,學習成績優秀。張海銀馬上表示愿意結對幫扶小張,每年資助生活費1000元。
從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學,張海銀一幫就是10年。去年,小張從集美大學畢業,考上廈門大學研究生。
盡管小張不再需要資助了,但兩家的往來沒有斷。張海銀說,每年春節,張起瑄都會送些土特產給他,他也會回送一些禮物,兩家就像親戚一樣。
愛心在不斷傳遞
張海銀的助學熱情影響了身邊的朋友。2011年,經過寧化一中團委的牽線搭橋,張海銀與孤兒小寧結成幫扶對子,每年資助生活費1000元。2013年8月,小寧考上
閩江學院,同樣面臨學費哪里來的問題。張海銀帶著小寧,連續幾天冒著酷暑跑關工委、團縣委、工商聯等單位,四處為她籌措學費和生活費,終于爭取到一筆5000元助學金。
為解決小寧大學期間的生活費,張海銀聯系了自己的一位朋友,一起幫助小寧,每月資助1500元。
張海銀說,自己這些年來能堅持助學不輟,離不開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我們夫妻倆都覺得做這樣的事很有意義。我會一直做下去。”
張海銀結對助學的行動,感染了不少縣地稅干部。
2007年,在全局干部職工的共同推動下,縣地稅局成立了“扶貧助學專項愛心基金”。如今,全局有70位干部職工自愿參與助學,每人每年300元至1000元不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3-26海滄區舉辦臺企愛心助學活動
- 2014-03-25泉州市實驗小學跳蚤市場“開張” 為助學義賣
- 2014-03-24泉州大開元寺公益協會募集152萬元善款助學圓夢
- 2014-03-13廈門海滄開展“助學超市”微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3-13福建全省開展春季見義勇為助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