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15日訊(本網記者 項裕興 通訊員 劉才恒 范佳佳)“每個月初,我都要往小寧的賬戶匯1500元。”4月9日,39歲的張海銀正使用網銀,將一筆助學款轉入閩江學院學生小寧的賬戶。
張海銀是寧化地稅的一名干部。工齡雖然只有19年,卻已堅持助學16年。16年間,他資助了4名貧困學生,捐助5萬余元。今年2月,張海銀入選福建省“助人為樂”好人榜。
“他就像大哥哥一樣”
今年30歲的小陳是長沙一家電子公司的工程師。他是張海銀資助的第一個學生。
談到張海銀,小陳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他就像大哥哥一樣”。
1998年3月,在寧化地稅局湖村稅務所上班的張海銀得知,湖村中學初二學生小陳因父親病逝,家庭經濟困難,面臨輟學。他立即找到小陳的母親和班主任,主動提出與小陳結成幫扶對子,每季度資助生活費100元。
“當時每月工資只有六七百元,
父母務農,家庭條件并不寬裕。”張海銀說,“我也是農民的兒子,知道農村貧困家庭子女上學不易,有能力幫助他們一把,或許能夠改變他們的一生。”
雖然錢不多,卻讓求學欲望強烈的小陳喜出望外。小陳學習十分勤奮,1999年考上寧化六中。
小陳眼中的“大哥哥”不僅關心他的學習,生活上也一直照顧他。
“‘大哥哥’資助學生不是給錢就完事。”小陳回憶說,“讀高中時,每次去張海銀家,張海銀都會將學生時代讀書的一些心得與我分享,激勵我奮發向上。”
小陳讀高中時,張海銀每月資助200元生活費。每個周末,只要小陳有空,張海銀都會叫他到自己家吃飯。“每個周末,他都會燉排骨給我喝。”小陳說,“他把我當成弟弟,在他面前沒有自卑感。”
2001年10月的一個晚上,小陳在電話里說最近經常咳嗽,有時候還咳血。張海銀連夜趕到學校,拉著小陳到縣醫院檢查。醫生診斷為肺結核。第二天,他又帶著小陳到縣防疫站檢查、取藥。在張海銀的悉心照料下,小陳很快康復了。
“當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打電話給他。”回憶起這件事時,小陳仍然很激動。
“2002年夏天,我高考失利后,心情難受,好幾天都不敢回家。”小陳說,“張海銀得知后,鼓勵我復讀。”
第二年,小陳考取了長沙理工大學。7000多元的學費又成了難題。張海銀二話沒說,資助了2000元。在親朋好友的七拼八湊下,小陳終于圓了大學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6海滄區舉辦臺企愛心助學活動
- 2014-03-25泉州市實驗小學跳蚤市場“開張” 為助學義賣
- 2014-03-24泉州大開元寺公益協會募集152萬元善款助學圓夢
- 2014-03-13廈門海滄開展“助學超市”微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3-13福建全省開展春季見義勇為助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