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志愿者讓陌生人成為“一家人”
東南網4月10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現在,我的微博名改成了‘城市義工許幸?!?,希望能夠‘許’大家以‘幸福’?!痹诜窒碜约旱牧x工故事時,許幸福動情地說道。許幸福是一名“法庭義工”,常年為到法院辦事的市民提供指路帶路、端茶倒水、情緒疏導等便民服務,他說,奉獻他人,也是在提升自己。在首屆思明城市義工故事匯的舞臺上,義工們用簡單的話語和樸素的情懷,訴說著那些幫助他人,親身歷經的動人故事。
在屬于他們的舞臺上,感動的淚水和經久不息的掌聲,不僅是送給堅持不懈參與活動的志愿者們,同時也是對思明區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成果的充分肯定。
周六做義工 倡導志愿服務新風尚
“義工們都是我們的‘最美廈門人’”,原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馬照南在思明城市義工協會的成立大會上說。作為群眾自發參與形成的志愿服務組織,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由社會骨干義工組成,在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的引導下,實現了創新式的自主運行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實踐,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工作流程。協會形成了成熟的項目征集制度和信息發布制度。面向社區、面向街道征集志愿服務項目;每周六固定開展不同主題的志愿服務,提前在報媒和互聯網上刊發及時的活動預告,征募廣大的市民自愿參與。目前,活動已成功開展98期,吸納了全市共10000多人次參與其中。“周六做義工”成為了廈門市民的習慣和期待。
在廈門輪渡碼頭固定旅游服務點(簡稱輪渡服務點),有一個特殊的三人團被親切地稱為輪渡“鐵三角”——藍永生、于泓和尤素英。每周六,這幾位老人總是風雨無阻的出現在廈門輪渡碼頭公交車站,為游客們指路解難。
在義工藍永生看來,輪渡服務點就是集“良言善行”的綜合服務體,也是義工服務鏈的延伸。
有一次,一個外地游客急著吃藥,找不到熱水而向義工們求助。藍永生跑遍了周圍所有的地方,也沒有找到水。還有一次,因為沒有零鈔幫助游客進行兌換,藍永生遭到了“不熱心”的誤解……在義工服務中遇見的這幾件小事都像針一樣扎在了老人心里。自此,每周六,從家中帶來熱開水,提前準備好足額的零鈔、體溫計、充電器、感冒藥……如今的輪渡服務點更像一個便民超市,逐漸將便民服務措施發展到位。
現在,輪渡“鐵三角”的熱心行動還感召了一批90后學子加入到服務游客的隊伍中,輪渡服務點多了一群童真無邪、朝氣蓬勃的新生力量。一年多來,不管是嚴冬酷暑還是風雨飄搖,孩子們的堅持成為了服務點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在藍永生老人看來,“正是這個行善送愛的平臺,讓孩子們有了施展機會,他們才能堅持下來,我們的隊伍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98期如火如荼的義工行動,在廈門引領了一股志愿服務新風。在街道路口疏導交通、引導游客;在養老院與老人們聊天解悶;在環島路上撿拾垃圾;走進校園關愛貧困學子及自閉癥兒童……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成了政府搭臺、社會參與、多方受益的學雷鋒平臺,義工們的紅色身影無處不在。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10廈門湖里金安社區:全省率先開展社區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
- 2014-04-10海滄:打造全國唯一兩岸志愿服務交流平臺
- 2014-04-07廣西柳州現雷鋒超市 可私人訂制志愿服務
- 2014-04-03廈門深化“鄰里守望·情暖廈門”的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