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花祭掃漸成氣候。
祭掃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現象。
寧德晚報訊 4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當天,市區各大公墓迎來了祭掃高峰。不少人早早就來到墓園,表達對已逝親人的哀思。記者發現,與往年相比,文明祭掃已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鮮花等祭品來祭奠先人,各地殯儀館也推出了更加環保的祭祀方式,受到市民歡迎。
文明祭掃深入人心
每年清明,祭掃方式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記者6日走訪市區麒麟山、八仙山等公墓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清明祭掃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鮮花祭祀,每個墓碑前,幾乎都能看到鮮花的身影。
“老板,這束菊花怎么賣?”6日在麒麟山公墓園區的一個鮮花鋪旁,46歲的趙大姐正認真地挑選著用于祭祀祖先的花束。趙大姐說,過去她來掃墓主要帶的是傳統的三牲祭品,還有一些香燭紙錢。而近年來受年輕人的影響,她開始選擇用鮮花來祭祀。“其實鮮花祭掃也挺好的,簡單素雅,也不會污染環境。我想祖先們也會喜歡。”趙大姐笑著說道。
墓園的工作人員小林介紹,今年清明節帶鮮花來祭祖的人越來越多,墓園區內鮮花銷售點,在人流高峰時段,買花也需要排隊。“這應該說明大家越來越懂得文明環保祭掃了吧!”小林說。
文明祭祀逐漸走紅也體現在了蕉城區殯儀館,這里寄存著近5000個骨灰盒,清明期間,殯儀館也迎來了祭祀高峰。據該館工作人員介紹,往年,家屬前來祭祀,總是需要從骨灰存放處將骨灰盒取出來進行祭祀,經常出現破損或者放錯位置的現象,既不安全也不環保。為此,今年該館推出了靈牌祭祀,以代替此前的祭祀方式,受到了許多市民的歡迎。
一些祭掃陋習依然存在
盡管文明祭祀方式逐漸被人們接受并追捧,但一些祭掃陋習仍然不能杜絕。例如隨地燃放鞭炮、焚燒紙錢的現象就屢勸不止。
在麒麟山公墓,記者發現墓區入口處放置著兩三個專門集中燃燒鞭炮的鐵質汽油桶和燒紙錢的焚化爐,可在墓區,還是能偶爾聽到鞭炮聲。在墓地,一些市民直接將香燭紙錢就地焚燒,當風吹過,黑乎乎的紙灰隨風起舞,四處飄蕩,空氣很是污濁。其他公墓也有類似的情況。部分前來掃墓的市民不顧工作人員的勸導,把鞭炮擺在墓前就地燃放,弄得滿地鞭炮屑。
此外,部分市民祭掃完畢后并沒有將墓前的垃圾清理干凈,祭祀包裝袋、鞭炮盒子及礦泉水瓶等廢棄物隨處可見。“清明文明祭掃需要全社會的努力。”麒麟山公墓相關負責人表示,養成一個良好的祭掃習慣,不僅是保護環境,提高自身素養,也是對先人的尊重。
人多車多引發交通擁堵
市民陳先生5日早上9點從市區出發,準備到麒麟山公墓掃墓。9點5分到單石碑環島開始堵車,這一堵花了半個小時才抵達麒麟山公墓山腳。行至半山腰,山道堵車,陳先生只好在附近找空位靠邊停車,一家人步行上山。10點30分,祭掃完成后,陳先生又步行下山取車,誰知趕上了高峰期,陳先生的車被堵在了半山腰,進退不得,直到將近12點,才下了山。陳先生說:“平時20分鐘就能來回的路程,今天耗了將近3個小時。”
據交管部門了解,5日早上8點30分開始單石碑到麒麟山公墓以及六都一段就開始堵車,今年的私家車較去年多了至少10%,因此交通擁堵現象較為嚴重。為了緩解交通擁堵,交管部門最大限度地增派警力,在通往各個大型公墓路段執勤。下午3點左右,交通壓力才得以慢慢緩解。(記者王東東 文/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08清明假期全國多景區現不文明現象
- 2014-04-07專家稱清明節存"三憂":祭掃方式單一
- 2014-04-07福州手工清明粿熱銷 有紀念祖宗之意
- 2014-04-07清明假期部分游客攀爬文物亂丟垃圾
- 2014-04-07清明小長假各地景區游人如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