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創(chuàng)新保障永續(xù)運營
紅花點綴,綠樹掩映。夕陽西下,海滄居民老朱騎著公共自行車又上路了。老朱告訴記者,每天傍晚騎著自行車逛海滄湖看白鷺,欣賞日落,已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你們年輕人不是常聊低碳出行嗎?可以請你朋友到海滄騎自行車觀光啊。”他給泉州的女兒打電話時這樣說。
跟隨老朱的身影,一路上鳥語花香。綠道兩旁種著郁郁蔥蔥的鳳凰木、小葉榕、夾竹桃和芳香四溢的茉莉、白玉蘭、七里香。地面上彩色瀝青、透水磚和花崗巖交相輝映。更亮眼的是,當記者路過每一個公共自行車驛站時,都能看見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在站點上輪值,整理車輛或是引導借車。
“我每個周末來輪值一次,已經(jīng)變成習慣了,一沒來就渾身不自在。”來自廈門大學的學生志愿者小陳告訴記者。由于常常有外國人來借車,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小陳幫助了不少外國友人。
除了市民主動加入公共自行車認管志愿者的隊伍,許多企業(yè)和個人紛紛認捐公共自行車。融信集團200輛、海投集團200輛、港豐集團200輛……在長長的認捐名單上,記者獲知,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目前投用的1000輛自行車100%來自社會各界捐贈,同時,9個站點得到企業(yè)認建。
為了將“騎行”進行到底,在共同締造的過程中,海滄區(qū)創(chuàng)新了一系列體制機制,比如,劃出專門的自行車道,與機動車實現(xiàn)分離,保障騎行安全;在全省率先出臺《海滄公共自行車道路管理規(guī)定》, 自行車道上禁止亂停放;海滄公共自行車志愿者輪值制度,進行日常維護管理……
“開弓沒有回頭箭,公共自行車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日前,海旅集團總經(jīng)理汪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到今年底,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將建成120個站點,投入近4000部車輛,形成覆蓋全區(qū)的網(wǎng)絡。為了讓群眾持續(xù)參與,日前,海滄在全區(qū)范圍內(nèi)展開第三次大規(guī)模的意見征集活動,進一步掀起共同締造的高潮。
“感覺非常快樂,看著海滄公共自行車一步步茁壯成長,很興奮!”民主黨派人士賴錚說,“身為民革的一員,很欣慰地看到3年前的提案變成現(xiàn)實,走向成功。”
半年前,賴錚在提案中說,希望“騎自行車文化”再次成為潮流,讓每個市民都能體驗和體會這種健康、環(huán)保的出行方式。如今,這個愿景已在海滄實現(xiàn)。
溫馨提示: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引領了綠色出行的新風尚,成為了活力海滄的最佳注腳。今后,公共自行車系統(tǒng)將如何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請關注下一篇報道《綠色出行,騎向哪里?》。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04-02弘揚雷鋒精神 海滄區(qū)志愿服務呈三個特點
- 2014-03-31海滄區(qū)委文明辦開展“臺胞義工傳幫帶”義工培訓
- 2014-03-31海滄開展故事志工培訓 臺灣故事達人教您講故事
- 2014-03-28海滄“微志愿”鄭麗娟:用體溫溫暖“奇跡寶寶”
- 2014-03-26海滄區(qū)舉辦臺企愛心助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