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福建日報4月4日訊(本網記者 姚瑾)“您乘坐的班次,已改到二樓第三候車室了。”類似的溫馨提示,她時不時都會脫口而出。
16年前,陳萍從福州糖果廠下崗,來到福州客運北站工作。從檢票員干起,到專職服務員,再成為服務組的班長,在繁雜瑣碎的一線客運崗位上,她日復一日地與南來北往的旅客打交道。
著眼細節用心發現旅客需求
上周六下午,記者來到福州客運北站候車大廳。身形清瘦的陳萍披著紅綬帶,忙前忙后如同流動的服務小站。對待每一位旅客的咨詢和求助,她總是掛著笑容,一臉的和顏悅色,就像一位鄰家大姐。
在連續六小時的當班時段里,陳萍的手腳幾乎是一刻不閑。為欲扔果皮的抱小孩旅客掀起垃圾桶蓋,替年輕女孩找回被遺落在班車上的行李,幫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取票、拎行李、送上車……采訪中,她告訴記者,這些服務不管是分內還是分外的,都是為了能讓旅客少走彎路少受累。
陳萍認為,客運服務看似簡單,仿佛舉手之勞,其實要想讓旅客真正感受到“賓至如歸”,除了回應旅客的常規咨詢和求助外,還需要增加主動性,用心發現旅客的需求,為他們排憂解難,及時處理好服務中的每個細節。
有一次陳萍當班時,正值農民工返鄉高峰期。細心的她發現電梯邊有一個小男孩東張西望,卻無家人陪伴,便問孩子:“爸爸媽媽在哪兒?”孩子沒有回答,卻突然哭喊著叫媽媽。陳萍一聽,像是四川口音,估計這孩子是與家人走散了。
陳萍帶著他到廣播室,用普通話和四川方言一遍遍地播放尋找孩子父母的信息。看到男孩不停哭鬧,陳萍一邊買來點心和牛奶,穩定孩子情緒,一邊通知同事們到各個檢票口找人,最終找到了焦急萬分的父母。
雖然崗位平凡,收入不高,但曾經歷過下崗的陳萍卻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在她看來,迎來送往的客運站是城市的窗口之一,影響著城市的文明形象。作為一名站務員,自己的職責就是擦亮這扇“窗”。
換位思考,以情感人化解矛盾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陳萍說,將心比心,自己或家人都有過在外乘車、候車的體驗,有人給搭把手、幫一下,那種感動和溫暖,足以沖淡旅途中的種種不快。
本著這一質樸的出發點,她在工作中總是將素昧平生的旅客視為自己的親朋好友。
三年前,北站的客服應急中心曾接待過一位坐輪椅的姑娘。這位20多歲的年輕女孩來自連江縣,要轉車到溫州的福利企業務工。
陳萍主動迎上前詢問,才知道她從小在福利院長大,年幼時患過小兒麻痹癥。陳萍立刻接過行李,把這位姑娘推到重點候車室,并買好干糧。不一會兒,這姑娘臉漲得通紅,面露難色地低聲說:“我想上廁所。”陳萍毫不猶豫地將輪椅推到廁所門口,把她背到馬桶上,為她解下并系好褲子,又抱回輪椅上。
隨后,陳萍將自己的電話號碼留給這位姑娘,并多次給予細致周到的照顧。“大姐,以前出門,我感到自己是一個負擔,不敢喝水,不敢吃東西。”在給陳萍的致謝信中,她說,“遇見您,我感到很溫暖。”去年春節,這姑娘在男友的陪伴下,特地向陳萍表示自己的謝意。
客運服務每天都會接觸不同的陌生旅客,難免也會遭遇誤解和委屈。陳萍說,很多旅客行為失常往往事出有因,這時候更需要換位思考,冷靜應對,保持克制和平和的心態。
一天上午,有一位中年男子想強行闖入檢票口,被陳萍攔下。他情緒激動,對著陳萍一頓大吼:“我老婆得重病,要快點趕回去,別攔著。”一邊叫嚷著,一邊將她一把推到檢票臺邊,沖動之下還將背包砸到她臉上。陳萍忍著痛耐心勸導,建議他去改簽。
看到陳萍堅持要他持票上車,他只好小聲地說:“我錢包被偷了,沒錢買票。原來想先上車,到站后等接車親友來幫著補票。”看到他背包上筆直的刀片劃痕,陳萍自個兒掏錢,幫他買了最快能發車的班次車票,將他送入車場。
過了一個多月,這位旅客找到她還錢,并道歉說:“那天太魯莽了,真對不起,請諒解。”
陳萍說,自己多用一分真心,多付出一分親情,對于奔波在外的旅客來說,就能多一些舒心,多一些溫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用情、用愛、用心傳承“文建明精神”
- 2014-02-27像雷鋒那樣用"心"托起志愿服務精神
- 2014-02-19用心,人生就會發光
- 2014-01-29用情、用愛、用心傳承“文建明精神”
- 2013-11-22用心點燃希望 讓愛播散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