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消解了傳統的鄰里關系,并不意味著不能建立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型鄰里關系。重建溫馨的鄰里關系,對于改善社區治安,強化鄰里間的互助,提供近鄰間的情感支撐,建立互相信任、互相關心的新型鄰里關系,都有著重大意義,更為整個社會的和諧打下根基。
一扇門、一堵墻、一幢樓,就像一道道鴻溝,隔斷了比鄰而居的歡樂,也割裂了“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鄰里間,數年相鄰卻對面相逢不相識。打破那點尷尬,其實只需一句話,“嗨!我是你鄰居”——本報3月29日報道了重慶“尋找好鄰居”活動,力圖為根治“鄰里冷漠癥”、找回漸行漸遠的鄰里情,開出了一劑良方。
當今,都市樓宇越來越漂亮,但鄰里之間的關系卻越來越疏遠。如何化解“鄰里冷漠癥”,是現代城市管理的一個難題。
和諧融洽的鄰里關系是維系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元素。“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詩人王勃曾這樣描述相鄰而居的生活。“千金買宅、萬金買鄰”、“遠親不如近鄰”等故事和諺語為人們心口相傳。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人們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改變,鋼筋與水泥構建的高樓,讓很多人得以聚居在城市,但城市的現代化程度越高,人與人的互助越來越減少,以往事關人情的東西,差不多都可以用金錢來替代。一方面冷漠導致了“金錢萬能”理念,另一方面“金錢萬能”加重了冷漠癥的并發。同時,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常常還沒熟悉鄰居的名字,又遷往他處。迫于生活壓力,人們往往無暇顧及鄰里情感,在鄰里關系上投入的精力與時間相對較少。人們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趨利性的增強,在一定程度上疏遠了鄰里關系。
毫無疑問,現代化進程對傳統鄰里關系構成挑戰,但人們對鄰里關系的需求并未改變,鄰里關系仍舊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之一。縱使現代社會消解了傳統的鄰里關系,并不意味著不能建立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型鄰里關系。這也是身處轉型期社會中的我們不能逃避的課題。
法國社會學家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中提到,盡管美國社會是非常個人主義的,公民之間保持著高度的私密性,但美國社會的“都市冷漠癥”卻大大低于歐洲社會。他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生活在自治的社區和社團之中,當他加入到社團生活時,他就擁有了一些志趣相合的伙伴,而他們對他也不是陌生人。
分析時下我國不少地方,社區建設不平衡、不充分,很多居民遠離、缺席社區生活,而這一交往渠道的阻塞,很難讓鄰里之間相識相交,更難產生相合的力量。
從重建和眭的鄰里關系入手,建設宜居社區、和眭社區,正在成為一些地方的積極嘗試。比如,前不久公布的《重慶市宜居社區建設導則》中,鄰里關系被納入了宜居社區指標。在江蘇揚州、陜西西安等地社區內,“鄰里關照”、“媽媽聯盟”等溫馨行動相繼展開,還有很多小區通過互聯網,比如建立QQ群、小區論壇等,拉近鄰里關系。
重建溫馨的鄰里關系,并非家長里短的小事,它對于改善社區治安,強化鄰里間的互助,提供近鄰間的情感支撐,建立互相信任、互相關心的新型鄰里關系,都有著重大意義,更為整個社會的和諧打下根基。
“嗨!我是你鄰居”——改變可以從此開始。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01云霄縣組織開展“鄰里守望·情暖社區”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3-25泉州泉港:志愿服務進社區 鄰里相助暖人心
- 2014-03-24讓“鄰里守望”成為一種好習慣
- 2014-03-12“鄰里和諧”是生活的一道美景
- 2014-03-07泉港區開展“鄰里守望·情暖泉港”大型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