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黑暗,已成奢侈審美享受
http://www.caoliu14.com?2014-03-31 11:17?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2014年3月29日星期六,晚上20:30-21:30,包括中國城市在內的全世界很多城市都積極響應“地球一小時”公益活動,提倡此時此刻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但是昆明鬧市區金馬碧雞坊依然燈火輝煌、游人如織。記者詢問幾位路過的市民,他們也都不知道此刻有“地球一小時”這個活動。(3月30日《人民日報》)
認為耀眼而璀璨的燈光才美的地方,絕不僅是昆明的鬧市區,即使是一小時的黑暗也不能忍受。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地球一小時”,也許更有意義。
夜晚,漫步在城市,炫目耀眼的燈光已經成為一大盛景,不僅有公共建筑的華麗燈光,更有道路兩旁的行道樹流光溢彩,既有彩燈又有燈籠還有探照燈,這樣五光十色,營造出的美景確實漂亮,但絢麗的背后,少有人考慮樹木的感受。
景觀燈體現一座城市的人文關懷和環保意識,但像這樣密集附著于綠化的景觀燈,使樹木每天必須忍受電線的“五花大綁”,以及大量燈泡的“炙烤”。從生長規律來看,樹木到晚上也要像人一樣正常睡眠。掛彩燈之后,樹木分不清白天黑夜,一直保持白天的光呼吸,會影響它們的正常生長。長期如此,樹木的“生物鐘”被打亂,有可能提前枯萎。
因此,城市燈火通明,一則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和生理節律;二則燈的電流會輻射樹身,傷害樹體的新陳代謝。另外,對纏滿燈具的樹木實施澆水和沖洗降塵,也可能造成電線短路。
受影響的并非樹木。2009年,美國一份調查研究顯示,全球70%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中,夜晚的華燈已使世界上20%的人無法用肉眼看到銀河系的美景。作者之一埃爾維奇說:“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們的燈火使夜空失色。”在歐美和日本,光污染的問題早已引起人們的關注。美國還成立了國際黑暗夜空協會,專門與光污染作斗爭。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4-03-31世界各國舉行"地球一小時"活動
- 2014-03-31“地球一小時” 廈門“素顏”相迎(組圖)
- 2014-03-31福州為“地球一小時”熄燈 呼吁“藍天自造”應對霧霾
- 2014-03-31廈門熄燈一小時進入“地球一小時” 省電1.73萬度
- 2014-03-27“地球一小時”:處處踐行環保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