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特教 堅定了奶奶的決心
“等兒子刑滿回家,把冬冬交給他,一塊去報答幫助過我們的人。”
退學前,奶奶第一次從老師那聽說,冬冬可能是孤獨癥。杜奶奶帶冬冬去醫院,醫生也說是孤獨癥。“我想不通,好好的孩子怎么是病了。”杜奶奶搖著頭。
去年夏天,奶奶聽人說,區里有一家北斗星培訓中心,是專門收孤獨癥兒童的學校。當天,她立馬就決定把冬冬送去學校,每星期回一次家。
接受康復后,冬冬明顯改變了很多。學會洗臉刷牙,也能聽懂別人說話,不亂發脾氣了。“他吃東西,會掰一塊給我,吃飯時,也會夾菜給我”,杜奶奶說著眼睛濕潤了。
但冬冬每個月2000多元的學費,只靠奶奶賣天麻和養豬,根本不夠。“學費都是親戚們湊的。”杜奶奶說。
看著冬冬進步了,更堅定她把冬冬教好的決心,等待獄中的兒子刑滿回家。“到時候冬冬交給他,讓他教冬冬做人,一塊去報答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
【專訪】
從孤獨癥家長到孤獨癥老師
——訪泉州首家孤獨癥培訓學校陳美蓉
前日,2014全國孤獨癥服務機構負責人聯席會議在上海落幕。泉州兩位培訓機構的負責人,應邀參加了該會議。泉州北斗星孤獨癥兒童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北斗星”)陳美蓉老師,是兩名孤獨癥孩子的母親,也是泉州首家孤獨癥服務機構(北斗星)的創辦者。昨日,記者專訪了剛從上海趕回來的陳老師。
記者:這次在上海的會議對孤獨癥患者來說,有什么益處?
陳老師:會議主要內容,是成立了全國孤獨癥機構服務協會。能夠把國內涉及孤獨癥服務的有關組織、專業機構聯合起來,更好地滿足孤獨癥人群日益增長的需求。
記者:目前,全國孤獨癥患者有多少?泉州的數據是什么?相應的康復機構有幾個?
陳老師:目前,泉州乃至全國,尚無具體的統計數據。據2007年的估算數據顯示,我國有孤獨癥患者722.58萬。2010年,有專家估算,泉州孤獨癥兒童至少4000人。印象中,泉州共有6所孤獨癥康復機構,其中,3所為泉州孤獨癥兒童培訓康復定點機構。
記者:當初為何創辦北斗星?
陳老師:我的兩個兒子也是孤獨癥患者。2004年,為了能夠讓他們有學可以上,讓更多的孤獨癥兒童有棲身之地,才創辦這個學校。
記者:在您眼中,孤獨癥孩子是怎樣的?
陳老師:有人對“星兒”有偏見,以為他們“有攻擊性”。其實普通的小孩,也有喜歡跟人打架的。大多孤獨癥的孩子,他們生氣的時候,會憋在心里,或者打自己的頭,不會傷害別人,其實他們是很乖很可憐的。
記者:創辦培訓中心后,是否有遇到困難?
陳老師:資金缺乏,教師流失嚴重,孩子無法得到專業的培訓,是最大的困境。若進行一對一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及培訓,每個孩子每個月的成本是7500元,多數家長沒有這個經濟能力。此外,還有許多“星兒”沒有地方上學,特別是偏遠的山區。若普通公立學校能接受孤獨癥兒童,配備孤獨癥老師,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他們的上學難問題。
愛心鏈接
如果你愿意幫助“星星”的孩子渡過難關,可匯款至海都報愛心賬戶:6228480682908796910(中國農業銀行泉州市分行營業部戶名謝亞敏),也可撥打海都熱線968111咨詢。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狗堅強”灰灰腿被截肢 丟失了盼市民幫忙尋找
- 2014-03-17沙縣:堅強母親,25載照顧病癱女兒
- 2014-02-2880后“最樂觀店主”離世堅強抗癌感動七千余網友
- 2014-02-28三明32歲美女發最后一條抗癌微博 用堅強直面死亡
- 2014-01-28[讀后觀感]張楓:“學會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