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意思是誠懇老實、有信無欺,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孔子云:“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也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德行。
前些年的河北三鹿乳品有限公司的破產,業內人士紛紛表示:“三鹿”的垮臺的根源在于該企業失去了起碼的誠信,不顧產品的質量,賺取不法利潤,一個有幾十年歷史的食品界著名品牌,在頃刻之間垮臺,教訓深刻。
中國是一個講信用的民族。中華老字號就是本著貨真價實、童叟無欺,這種誠信的原則,使企業得到回報,成為一家家百年老店。全聚德的烤鴨出爐后五分鐘內必須給客人上桌,一只鴨必須為九十片以上;荷葉餅寬十五厘米,長十七厘米的規格絲毫不差,靠著這些全聚德走過了130多個春秋,成為中國飲食業的第一品牌。同仁堂也有一副著名對聯: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在這副對聯下,同仁堂三百多年的歷史使之從一個普通的藥店到現在擁有兩家上市公司,成為北京信譽最好的藥店。中國加入WTO以后,經驗豐富、實力雄厚的外國大公司將大舉進入中國市場,中國企業如果不在信譽上狠下功夫,難免要在外國企業的競爭中敗下陣來。誠信的真諦對于企業來說就是長遠利益而放棄眼前的短期利益。
對于我們青年來說,由于接受新事物快,因此會很容易受到社會求利風氣的影響。面對社會豐富多彩的環境,讓人感到說謊、獻媚,往往可以帶給人好處,真誠信實往往會受到排擠;不僅欲望不能真實地表達,人們的思想也要受到利益的種種限制。“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見什么人說什么話”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意識也隨著青年對社會的越深接觸,而扭曲著他們的誠信意識。因此,對青年道德教育誠信意識的培育尤為重要,強化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形成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將受鄙視的氛圍。國務院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就是要求全社會都倡導“明禮誠信”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消除“誠信危機”。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誠信作為一種基本道德規范,是一個公民最起碼的道德,如果不建立起誠信這種良好的道德,在工作崗位中就無法立足。
一個信用缺失、道德淪失的國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續發展的經濟。因此,我們只有講誠信,才能建立起正常的政法秩序,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我們只有講誠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經濟秩序,我們只有誠信,也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王清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5重鑄誠信 溫州邁出自我救贖第一步
- 2014-03-24計算“作弊成本”是在倡導誠信意識
- 2014-03-24誠信 社會文明的度量器
- 2014-03-24枕著誠信睡到天明
- 2014-03-24要拿什么扶起你 現代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