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城市的老地名保護
北京
2007年之后,北京啟動了老胡同地名文化保護,此后規劃建設的軌道交通沿線中,不僅不會給一些老路起新名,一些已經被塵封的路名還將被重新啟用。在2009年發布試行的《北京市地名規劃編制導則》中要求,在文化遺產豐富的地區,要保持地名的相對穩定。地名規劃設計原則上不更改現行地名。在地名文化遺產集中地區,還盡量保留原有的地名和景觀名稱。2011年北京施行《北京市地名規劃審查、批準工作規程》,要求重要地區的地名規劃方案都要由市規劃委組織審查,報請市政府批準后才能發布;而一般地區的地名規劃方案也得由市規劃委審查批準后才能發布。
上海
2006年,上海啟動了老地名保護工作,老地名保護名錄正式出爐并向社會發布。根據歷史年代久遠程度,將地名劃分為不同級別。此外,在行政區劃中,如果兩鎮合并,將保留歷史長的地名,而老地名保護名錄,就是為這一措施提供具體的依據。
南京
2007年,江蘇省南京市公布了第一批老地名保護名單,向社會推薦重新起用“苑城”“杏花村”“花牌樓”“鳳凰臺”等23個老地名,對于老南京來講,這些親切而熟悉的老地名將重新回到他們身邊。不僅如此,這23個老地名還被列入即將出臺的《南京市地名管理條例》,以法律形式對其予以明確規范。南京對有的老地名還申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蘇州
針對大量老地名消失的現狀,江蘇省蘇州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市地方志辦公室2012年專門召開蘇州市吳文化地名保護專題研討會,一項有關吳文化地名保護的工程由此啟動:蘇州將編纂出版市區版和五縣市版《吳文化地名保護名錄》(含吳文化地名圖)。蘇州市地名委員會處長王林興表示,今后,凡是被列入該書的地名,“活著”的將采取保護措施,盡量不改名;已經消失的,將盡可能恢復使用。
成都
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制定關于地名命名和地名標志標牌設置的詳細工作流程圖,細化了各部門在地名命名、管理中的職責。成都市民政局建立歷史地名評價標準,制定歷史地名保護名錄,按程序報批后公布。
此外,還要求各區(市)縣民政部門要對轄區內的歷史地名進行普查,建立歷史地名檔案,為下一步開展地名分區規劃做好歷史地名儲備。此外,地名命名將優先使用“老地名”,以及能體現成都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地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7體現時代變遷保存古音古詞 泉州地名:簡明城市歷史
- 2014-02-05廈門含“馬”地名20多個 美麗地方有美麗傳說
- 2013-10-22“書香鷺島活動月”開幕兩岸三地名家來廈簽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