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在談到精神文明建設時,他強調兩手抓兩手硬,精神文明這一手一定要硬。(中國文明網)
時代呼喚精神,精神引領時代。從雷鋒到“中國好人”,道德模范形象日趨多元化;從“追求完美”到點贊善行,精神文明的定義正與時俱進;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之心到“激活生命、點亮夢想”之行,精神文明建設跨越的尺度何止一個“八度”?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時代頌歌,需要億萬民眾爭當“中國好人”的音符,共同奏響和諧優美的主旋律,代代傳唱。
立志當“好人”,寫好文明的“前奏”,才能譜出撼人心魄的“神曲”。二十四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高標,是“中國好人”理想和信念的底線。人人講文明、促和諧、樹誠信、相友善,以愛國之心傳承民族精神,樹立“以善為美、以德立人”的理念,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好”字鐫刻心底,自內而外、厚積薄發,才能心生動人旋律,譜寫出“最美中國”的天籟之音。
時代頌歌的旋律不能過于“單調”,得宛轉悠揚。
每一個好人都是不同音階的美妙音符,不在于音高,而在于和諧。“舍身救人”的高音和“攙扶老人”這樣的低音“混響”,陳光標式的高調行善和鄉村醫生侯方杰的默默奉獻匯成“交響”, 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王健林和汶川地震中三次捐獻乞討收入的徐超形成“和聲”,文明的力量不論大小,精神的實質在于付出。
每一項義舉都是魅力十足的“音拍”,不以時間長短劃分,只因真實存在而美麗。雷鋒精神之所以感召世界,源于無數“新雷鋒”對無私奉獻精神火炬的秉承和傳遞。無論是醫者仁心的吳孟超,還是最美司機吳斌,五十年和一瞬間沒什么區別,都能敲打出最震撼人心的節拍。
每一次感動背后公眾熱情的參與也是最美的“中國之音”,使得不同“曲調”實現完美融匯,成為“感動中國”的背景音樂。好事需要傳揚,好心需要褒獎,好人理應活得更加驕傲。只有讓時代頌歌里“好”調頻出,才能煥發出中華文明的生命與能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恰似一首艷驚四座的時代頌歌,不能簡單重復,需要不斷加入嶄新“樂章”。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要“中國好人”這樣的主流來主導,以“大合唱”的方式凸顯核心價值觀念,讓曼妙的旋律在每一個人心中激蕩飛揚。(余海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以公務用餐文明引領社會消費文明
- 2014-03-24文明出行 讓斑馬線真正成為生命的守護線
- 2014-03-24新世紀文明路上誠信為本制度先行
- 2014-03-24誠信 社會文明的度量器
- 2014-03-24老年人“讓道” 讓出文明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