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小學生”那種明晰的目標。都知道學習是枯燥乏味的,可“小學生”為什么學習那么有激情呢?因為小學生有明晰的目標,知道自己是誰、想成為誰,理想非常明確,這是不竭的力量源泉。“為人民服務不能一陣風”,習總書記重申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就是要我們學會角色定位,只有明了自己是誰,明晰了目標,才會知道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在哪,才不會朝令夕改、虎頭蛇尾、一陣風一陣雨;就是要我們學會工作定位,明了服務對象是誰,才會分清利弊輕重,才會始終以“人民”為重、圍繞“人民”去服務,才會避免“豆腐渣工程”、“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及“一任一改”等勞民傷財的現象。服務應該有結果,“焦裕祿精神”之所以能夠長存,除了鞠躬盡瘁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始終在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蘭考為數不多的470多天里,卻為當地人民作“長久之計”,依靠群眾、團結群眾戰風沙,斗“三害”,才開創了工程治理和生態治理相結合的路子。所以說,只有像小學生一樣明晰了目標,才會踐行好群眾路線。
要有“小學生”那種主動實踐的熱情。小學生貌似對什么都充滿著興趣和熱情,尤其是對動手操作和課外實踐活動,而且還保留了一份純真在里面。習總書記來到當年蘭考最大風沙口——東壩頭鄉張莊村,走進村民家看望,聽取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請大家講,我是來聽的”,就是要求我們要像“小學生”一樣傾聽,而且要有到基層接地氣“來”聽的熱情,來獲取真實、準確的第一手資料。在現實中,有一些“人民公仆”雖然有著去踐行的熱情,甚至非常熱衷,但其動機卻不再單純,更多的是為了豐富自己的履歷表,老想著為自己的升遷作鋪墊,所以才出現了那些“走馬觀花”式的笑話。踐行群眾路線本身就是要我們走“出”去、走“下”去,“出”“下”就要到有問題的地方去;就是去“看”“聽”“問”,看真實的情況、聽群眾的聲音、問根本的問題;就是去解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總結經驗,進而改善提升。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就是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習總書記重訪蘭考告訴我們,要解決突出問題、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就需要我們以“小學生”的姿態,抱著“學習”的態度去踐行群眾路線,在實踐中學習鉆研、總結經驗,在學習中更新所知、提升能力,從而更準確、更快速地解決突出問題,更有效、更有力的提高群眾工作能力,更踏實、更平穩地走好群眾教育路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張凱)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24小學生被撞身亡敲響警鐘 平安上學路要靠真行動
- 2014-03-17小學生選干部 模擬“總統競選”
- 2014-03-12蘇州小學生街頭“執勤” 爭當“小交警”
- 2014-03-10泉州第二實驗小學 90多名小學生森林公園種樹忙
- 2014-03-10同安車輛頻繁闖紅燈 和過馬路的小學生“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