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繡:堅守中走出傳承困局
http://www.caoliu14.com?2014-03-18 10:06? 徐占升?來源:福建日報
我來說兩句
薌城區芝山鎮甘棠村的繡娘在趕制刺繡。 鄭蔡樂 攝
□通訊員 楊特團 詹藝勇 記者 徐占升
走進漳州刺繡廠,空空蕩蕩的車間里,漳繡世家第七代傳承人、廠長陳鐘輝正獨自一人在喝茶。
漳州刺繡廠創辦于1952年,上世紀80年代鼎盛時,工廠有熟練技術工人100多人,產品銷往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為我省手繡重要產地之一。
1999年后,生產開始逐步萎縮。如今,由于成本過高,漳州刺繡廠依然存在,只是車間里已沒有工人。如果來了訂單,只能由陳鐘輝畫出圖形后,再外包到各家各戶去生產。
曾經輝煌
“漳繡以前多是廟宇用品和木偶劇服,特別以繡制木偶劇服最為精美,與漳州木偶雕刻相輔相成,為漳州木偶享譽海內外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談起漳繡的輝煌,陳鐘輝說,漳繡以其技法繁多輕巧、燦若云霞著稱于世,在中國織造史上的地位僅次于“蘇繡、蜀繡、湘繡、粵繡”等四大名繡,有中國第五大名繡之稱。
漳繡在明、清兩代一直是朝廷的貢品,又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在歷史上曾有過很大的生產規模,清代至民國初期,漳州經營織繡行業的作坊多達幾十家,大的作坊有千名繡工。漳繡采用的是民間剪紙為繡稿,繡稿大都出自于名畫師之手。刺繡的工具和原料也很講究,刺繡針法有纏針、扣針、搶針、疊針等20多種。
在“漳州繡娘”云集的薌城通北街道西洋坪村,說起漳繡,82歲的吳花蕊老人滔滔不絕。老人說,以前村里的女人們沒有不會刺繡的,母親教女兒,嫂子傳姑子,祖祖輩輩,就靠著一雙靈巧的雙手,在綢緞、布帛上,繡龍繡鳳、繡花繡鳥。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新聞
- 2013-12-11漳州將打造“刺繡一條街” 展示傳統漳繡技藝
- 2012-01-16男孩腦癱致雙手無力 以嘴代手刺繡拍出萬元
- 2011-12-06為給重病的母親籌集醫藥費女兒欲賣市值10萬刺繡
- 2011-10-14癱瘓女孩在家習刺繡 一針一線帶來的都是希望
- 2009-06-20江西"宣紙刺繡"破千年傳統 擬申報"非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