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三級生態公益林153萬畝
本報訊 筆者昨日獲悉,目前,武夷山市已建成三級生態公益林153萬畝,占全市林地總面積的40%,生態林比例在全國縣級市中排名第一。 實現了在133萬畝生態公益林的基礎上,用5年在全省率先再建成20萬畝縣級生態公益林的目標。
武夷山2008年制定了詳細的公益生態林建設與保護規劃,將九曲溪流域,崇陽溪、黃柏溪、東溪、西溪、梅溪等主要溪流兩側一重山,生態多樣性豐富的天然闊葉林林地,國家、省重點生態公益林區位的商品林林地等列入縣級生態公益林區域范圍。但由于在2005年林改完成后,武夷山絕大多數林地都分到農戶,由林農自主經營。聽說要將劃定范圍的林地列入公益生態林,禁止砍伐,而且每畝補助資金與商品林收益有著很大差別,許多林農不情愿,甚至有抵觸情緒。為此,武夷山市先易后難,從國有林場入手,帶動林農的積極性。將大安、橫源兩個飲用水源頭的國有采育場,除省、國家級生態公益林外,其余6萬多畝全部劃入縣級生態公益林,并妥善做好員工的安置工作。為避免林農經濟效益下降,武夷山市通過鼓勵扶持林農發展林下經濟,千方百計增加他們收入。面對幾千戶林農,林業部門派出大批工作人員深入各家做細致的思想工作,使林農逐漸提高認識,變抵觸為理解,使縣級公益生態林建設穩步推進。
建立森林生態補償基金。“沒有九曲溪上游生態環境的保護,就沒有下游旅游、供水、供電及所有企業的永續發展與利用。”武夷山市為此建立森林生態補償基金,從景區及所有下游受益單位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收益資金,納入基金統籌范圍,確保公益生態林補償資金能長期支付。
封山育林,改造樹種。武夷山不少地區屬于丹霞地貌,土層薄、石頭多,樹木生長十分緩慢,武夷山市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并對樹種進行改造。經過10多年努力,目前,這些生態脆弱地帶的森林植被已得到恢復,有效地保護了閩江源頭及其干流。九曲溪、崇陽溪等幾大流域水更清澈,碧水藍天的生態環境吸引了海內外旅游者慕名前來。去年,武夷山接待中外游客732萬人次,全年旅游總收入達116.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2%和8.7%,財政收入11.24億元,同比增長16.3%,均創歷史新高。
(熊慎端)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4-03-06武夷山市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2-25武夷山市開展“我們的節日.春節元宵”主題活動
- 2014-01-07武夷山:文明旅游 從我做起
- 2013-11-28武夷山星村中學開展漢字讀寫比賽
- 2013-11-112013首屆中國(武夷山)旅游商品博覽會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