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已經66歲的民辦雷鋒資料展覽館館長何朝海孤獨地坐在豐臺區東營房南小街的雷鋒紀念館院內看雷鋒報。他說,每年只有在雷鋒紀念日這幾天,他才會被人想起。盡管如此,他卻努力建紀念館新址,對于質疑聲也堅持“無所謂”的態度。(3月9日北京晨報)
雷鋒精神代代相傳,特別是到了每年的3月5日,紀念雷鋒、學習雷鋒更是達到了頂峰,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雷鋒的懷念,更有許多年輕人以志愿者的形式、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或參加義務勞動、或開展助人為樂,被稱之為活著的雷鋒。
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民辦的這家雷鋒紀念館竟然長期無人問津,以至于院內雜草叢生,無比荒涼,唯有到了3月5日前后,才有難得的人氣,盡管如此,進去參觀、學習的人數少得可憐,一年下來只有區區百來人,平時紀念館的大門只好鎖著。
坊間曾流行一句話叫做“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里來四月里走”,話雖刻薄,卻是實情,可見學習雷鋒大都是應景之作,通俗地講無非是做做樣子,讓人感覺雷鋒并沒有遠離我們。今年恰逢雷鋒犧牲50周年,同時也是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49周年,面對慘淡經營的這家民辦雷鋒紀念館,筆者有許多話要說,紀念館荒蕪一片、雜草叢生,而且又沒有暖氣,情況越是如此就越沒有人氣,可見關門歇業只是遲早的問題。
與其長期空置,不如打造一個升級版的網上雷鋒紀念館,建議有關方面不妨協助這家民辦的雷鋒紀念館,將所有資料全部上線,以文字與圖片形式建成一個網絡版的雷鋒紀念館,人們隨時可以上網學習與參觀,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難。果真有人要去現場參觀與學習,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溝通,如此一來,紀念館的人氣必然會有所提升。至于紀念館的經費入不敷出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版的雷鋒紀念館,向公眾公開募集,我相信會有很多人主動獻出愛心,一來以實際行動學習雷鋒,二來借此表達對紀念館館長何朝海的敬意。(李忠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12延平區各學校全面啟動“學雷鋒”系列活動
- 2014-03-11東山教育系統開展學雷鋒見行動志愿服務月活動
- 2014-03-11廈門思明區嘉蓮開展學雷鋒主題志愿活動
- 2014-03-11校園道德講堂“傳承雷鋒精神 續寫身邊感動”
- 2014-03-11公平正義需要目標方法 扔掉花架子雷鋒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