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張親切的笑臉、一聲聲溫暖的問候、一句句耐心的解答、一次次無私的奉獻……今天的中國,從搶險救災到奧運賽會,從保護環境到防治艾滋病,從服務西部到服務社區,哪里有困難,哪里有危險,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志愿服務的規模和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水準。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國志愿服務的規模迅速擴大、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水平日益提升。據統計,我國志愿者人數已經超過6000萬,其中正式登記注冊的志愿服務人員突破3000萬。志愿服務已經成為促進社會和諧,推動文明進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總體而言,我國的志愿服務還處在初始階段,志愿活動的領域、范圍有待擴大,志愿服務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志愿服務的組織水平和服務質量有待提升。解決這些問題,推動志愿服務持續健康開展,關鍵在于制度化。中央文明委近日制定下發的《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為志愿服務的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各地各部門要認真研究落實。
今天的中國在向全面小康社會大步邁進的同時,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迎擊這些挑戰、解決這些問題既需要黨和政府的切實努力,也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奮斗。志愿服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凸顯。
落實《意見》,就要把志愿服務的重點放在社區,放在重點群體。這是體現志愿服務時代特征的一個重要舉措。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的權益不應因經濟發展、家庭結構、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受損,志愿者們通過家政服務、文體活動、心理疏導、醫療保健、法律援助等方式,可以為百姓分憂、為政府助力。這些接地氣的服務活動也是志愿服務贏得群眾認同、獲得持久生命力的源泉。
落實《意見》,還要把志愿服務融入社會經濟政策、融入社會治理、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我們的社會經濟政策既要體現效率,也要體現公平和公正,各地在制定社會經濟政策時要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政策保障,為志愿服務免除后顧之憂,激勵和鼓勵更多公民投身志愿服務。青少年既是志愿服務的主力軍,也是志愿服務的后備軍,學校教育應把志愿服務納入教學內容,在廣大青少年中廣泛宣傳志愿服務的意義與價值、方式與途徑;有條件的地區應借鑒國際經驗,將志愿服務作為升學評優的參考指標,激發青少年投身志愿服務的熱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7中央文明辦負責同志就中央文明委《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答記者問
- 2014-03-06武夷山市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3-06惠安“學雷鋒 我為文明縣城創建做貢獻”志愿服務月
- 2014-03-06鯉城區“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拉開序幕
- 2014-03-06思明區廣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