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大師王大浩從藝35周年獨奏會昨晚泉州舉行
http://www.caoliu14.com?2014-03-07 11:06? 吳月芳 謝向明?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專場演出現(xiàn)場
東南網3月7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吳月芳 謝向明 文/圖)人們把結婚35周年稱為“珊瑚婚”,一個專注傳統(tǒng)音樂35年的人會怎樣紀念呢?昨晚,王大浩從藝35周年洞簫獨奏(汪洋作品)音樂會,在泉州梨園古典劇院舉行。距離第一次獨奏演出,時隔8年,王大浩對藝術有更深的思考和更多的嘗試。
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竹笛學會會長張維良帶隊助興。昨晚的壓軸表演,精彩地薈萃了南北簫、尺八,以及低音南管,引來觀眾持續(xù)的掌聲。音樂會吸引了泉州市區(qū)及縣(區(qū)、市)的觀眾,甚至還有簫迷從福州、廈門趕來參加。
再造洞簫
配角變主角
“尺八白雪千秋譜,耳福平生第一聲”。這是1985年,前清“末代御弟”溥杰聽過王大浩演奏南音名譜《陽關三疊》后如是評價。
王大浩雖然從藝已35年,但其年齡也才不過50歲,目前,王大浩是泉州南音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福建省南簫學會副會長,泉州師院兼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泉州的南音業(yè)內人士談到王大浩,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對泉州洞簫的再造經歷。泉州南音所使用的洞簫和國內其他地方使用的不同,但卻與唐朝傳入日本的“尺八”是同源的。泉州洞簫的音色比其他洞簫更渾厚飽滿,而且低沉,音量較大。而王大浩制作出來的新洞簫從原來泉州南音伴奏樂器的陪襯地位,變身可以獨奏的樂器,成為音樂會的主角。學者評價改造后的洞簫,是“填補了中國民族管樂器低音部的空白”。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新聞
- 2013-05-29廈門8歲琴童舉辦獨奏會 賣點也在于質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