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wǎng)3月6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徐錫思 洪燕茹 謝明飛 華健 通訊員 王森森劉望福)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這曲《雷鋒日記》歌,瞬間讓人陷入關于雷鋒的許多年代記憶。
昨日是第51個“學雷鋒日”,我們特別請來不同年代的人,講述他們年代下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老一輩講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中青年一代,講社會正能量。
重溫不是目的。“一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從來不會取決于道德的看客,而是取決于擇善而從的行動者。”
柳加明
無私奉獻是家訓 柳加明生于1957年
19世紀60年代初,是“學雷鋒好榜樣”的啟幕階段。年過半百的柳加明,是泉港的一位企業(yè)家。他記得最清楚的是掀起學習毛主席語錄及愚公移山精神的熱潮。他覺得,那是對他們的一種熏陶,人們做事很有干勁,從不會偷懶。鄰里、同學之間都會悄悄地互相幫助,希望能夠做到“為人民服務”。
讓我們找他做19世紀60年代代表的一個原因,是他3年投資4000萬“變隱患采石坑為生態(tài)公園”項目,最近完成了一期改造。他表示,這個公園建成后,將無償捐贈給社會。其實,在此之前,柳加明已先后捐資約600萬元用于修筑家鄉(xiāng)環(huán)村水泥路、架設路燈、建設村文化中心、修學校等公益事業(yè)。
柳加明說,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有一定能力,就要回報社會,多做一些善事。有人說,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雷鋒精神早已過時,但他認為,雷鋒精神其實就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怎么會過時?
雷鋒所提倡的精神是值得人們學習的,比如無私奉獻,比如為人民服務,這也成了他家的家訓。這次,他之所以花重金捐建公園回饋家鄉(xiāng),為的也是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能有更多的年輕人來做好事,回報社會。
一份難辭的責任 黃小清生于1990年
去年3月份,大學畢業(yè)的90后黃小清,成了一名青年志愿者。不過,她是主動尋找組織的:因為想要在業(yè)余時間幫助別人,做點好人好事,她就到網(wǎng)上去找,發(fā)現(xiàn)了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然后找到了論壇,接著找到了QQ群,報名之后還參加了培訓。
現(xiàn)在,黃小清是泉州市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康復項目負責人。每周的星期一、星期四,她都會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到固定服務的聾啞學校,幫助20多個住校的先天性聽障兒童,引導他們說話、辨別顏色、準確發(fā)音;這些孩子,要么是缺少關愛,要么是溝通有問題,碰到她這樣的“專業(yè)人士”之后,很快就黏上了,特別愿意跟她親近。
“以前在學校也學雷鋒,但是印象都不深,好像是去敬老院幫忙打掃衛(wèi)生。”黃小清說,做了一年多來,越來越感覺這是一份責任。有一件事情讓她特別感動:出差幾星期之后,重回孩子身邊,“他們高興得不得了,抱著我,不讓我走!”
傅永順
希望影響更多人 傅永順生于1983年
從《學習雷鋒好榜樣》唱到《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從教室黑板報墻上的學雷鋒標語到校園里的雷鋒雕塑,傅永順關于雷鋒的記憶很清晰。
他說,小時候的各種學習課本,都有雷鋒的事跡。學校喜歡組織統(tǒng)一的公益活動,比如某一班被輪到,拎著大掃帚,上街義務打掃衛(wèi)生,或是無意中就喜歡哼上幾句《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
長大后,傅永順對雷鋒精神有了自己的理解:學雷鋒做好事,就是要傳遞社會正能量。2010年,他和雷鋒精神也有了更直接的接觸。他回憶,當時鯉城區(qū)金龍街道有個小男孩被拐賣,全國掀起“隨手拍照·解救被困兒童的行動”,他也加入這場行動,并被這種正能量深深觸動。
再后來,有朋友說也想做好事,但苦無平臺。2011年,海西公益聯(lián)盟正式成立。傅永順認為,不管哪個時代,做好事都要形成良好的氛圍,并以符合時代的方式去做。成立海西公益聯(lián)盟,就是希望能夠影響更多的人,形成公益精神和公益氛圍,不受時間、地點和方式的限制,力所能及地去做一些事。
鄧心雨
多做好事幫助人 鄧心雨生于2005年
鄧心雨是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一名三年級學生。她說,學校里,老師是這么教他們的:雷鋒是一個正義又勇敢的人。他既大方,又愿意幫助別人,是個好人。
在幼兒園時候,心雨也聽過《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這些歌曲,只是懵懵懂懂的她,對歌詞里的意思并不理解。
但這并不影響她自小就開始做好事。在幼兒園時,她常常被評為班里的“愛心之星”;放學時,家長來接小朋友,她也總是貼心地幫忙別的家長拿書包。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時,心雨在電視上看到災區(qū)的慘樣,主動地抱出珍藏多年的零錢小豬,300多元全部捐了出去。前不久,班上有同學摔倒了,心雨悄悄地背著同學去醫(yī)務室。
她說,自己雖然還不太理解雷鋒到底是什么樣的人,但老師和家長都教導她,要多做好事,去幫助別人。她想,這就是雷鋒吧。
□“學雷鋒日”活動
新志愿者集體宣誓
閩南網(wǎng)3月6日訊 “我宣誓,我愿意成為一名光榮志愿者。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踐行志愿者精神,傳播先進文化,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昨日中午,紀念第15屆“中國志愿日”暨黎明大學青年志愿者宣誓大會上,新加入的310名青年志愿者集體宣誓。
志愿者探望社區(qū)殘障老人
本報訊昨天下午,晉江新塘街道青年志愿者服務總隊的志愿者們來到社區(qū)5戶殘障老人的家中,為腿腳不便的爺爺奶奶們做大掃除,與他們嘮嗑家常,并送上油米等慰問品。
交警下鄉(xiāng)免費為車體檢
本報訊昨日,石獅市交管大隊聯(lián)合車商啟動“學雷鋒”文明交通志愿服務——“下鄉(xiāng)送安全”活動。志愿服務隊走進錦尚、鴻山、祥芝三個沿海鎮(zhèn)區(qū),為一些面包車的剎車制動性能和車燈、車門、輪胎、發(fā)動機等零部件進行詳細的體檢,保證車輛的安全性能。在當天的活動中,共提供免費維護和保養(yǎng)服務60余次。
發(fā)挪車卡倡導文明停車
本報訊“我就在附近,給您造成不便,請打我電話……”昨日下午4時,石獅靈秀派出所在石獅市區(qū)金匯路口發(fā)放“挪車卡”時,上面印的溫馨提示語,給過往市民們一個驚喜,這是該所開展“學雷鋒”活動的一個舉措。但該卡僅限于小區(qū)和單位內部道路使用。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6武夷山市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 2014-03-06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 南安華僑中學成立“雷鋒驛站”
- 2014-03-06惠安“學雷鋒 我為文明縣城創(chuàng)建做貢獻”志愿服務月
- 2014-03-06鯉城區(qū)東門實驗小學開展軍地共學雷鋒活動
- 2014-03-06鯉城區(qū)“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活動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