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1點半左右,嘉禾路與蓮景路交叉處一廣場上,一50歲男子(鄭某華)將一50歲女子(廖某梅)用剪刀刺死后試圖逃離現場,最后被民警抓獲。據初步調查,兩人為情侶關系,疑因女子提出分手,最后男子痛下殺手。據目擊者肖女士介紹,案發現場起碼有大幾十號人圍觀,也有很多青壯年,可是大家都不敢上去阻止。(3月2日《海峽導報》)
兇手的殘忍固然是女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是,現場圍觀者數十人,對此暴行卻無一出手阻止。這讓廖某之死更添悲情。
筆者想起了日前倒在深圳地鐵站里的梁婭。雖然,梁婭倒于疾病,而廖某死于他殺。卻有令人心痛的共同之處,即她們都倒在了人來人往的公共場合,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關注,都有不死的可能。然而,她們最終還是喪生于眾目睽睽之下!
說圍觀者冷漠嗎?不。
兇案現場,有人報警求助,有人高喊嚇唬兇手。在兇手欲逃之時,還有幾名熱心群眾追上前去……這次,民眾并沒有袖手旁觀。他們不乏正義,也做了一些事情。警方來了,但是,這其中還是存在致命的脫節——在分秒關乎人命的時刻,指揮中心接警與地方派出所出警的時間銜接仍有空擋。十多分鐘時間里,現場無人直接干預,暴行持續發生。
當然,該起事件與梁婭事件有者顯著的不同。梁婭事件中的路人,只有被”訛詐“之憂。而這次事件的圍觀群眾若要施以援手,將承擔遭遇武力攻擊的風險。可是,這里的正義與邪惡,其實并非只是一對一的較量。支援雖有風險,但現場數十人,其中不乏青壯年,“雙拳難敵四手”,哪怕有人率先跨出一步,正義之舉定會一呼百應。大家群起而攻,兇手也就只有招架。
在等待警方到來的時間里,若是能遏制其暴行,至少可以阻止事態進一步惡化。那樣,梁某也許就可以不死了!
聽聞梁某死訊,現場圍觀者聞究竟痛不痛,悔不悔?出警時可有耽誤?警情傳達可否更快?冷漠固然讓人寒心,但正義也別慢了半拍。廈門版梁婭拷問者公共應急救助的缺失。記住沉痛,反思短板,讓正義之血沸騰起來,讓救助程序到達至高點。但愿,梁某的不幸不會再度上演!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3-04福州:13歲血癌少年盼社會救助 父親殘疾收入微薄
- 2014-03-03閩侯女子跳河三名路人合力救助 救人后默默離開
- 2014-02-2590后女孩網吧廁所產女嬰 警民愛心接力救助母女
- 2014-02-21百名藝人將義演募捐救助“流浪藝人”吳玉平
- 2014-02-21壽寧:家庭貧困姐弟面臨失學 熱心網友自發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