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安市大溪社區睦鄰文化抓得好
?
永安市燕西街道大溪社區堅持把抓好睦鄰關系作為和諧社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努力探索在社區建立新型鄰里關系,積極為社區居民搭建相識、相知、相敬、相親、相愛的睦鄰文化平臺,取得良好成效,被命名為“全國睦鄰文化建設工程示范社區”。主要做法是:
一是“懇談會”拉近鄰里距離。社區黨支部把營造相互尊重關愛與溫馨和諧的社區氛圍作為一項重要課題,針對社區居民成分復雜以及生活條件、文化程度、風俗習慣、利益訴求各異的實際情況,以“鄰里懇談會”為突破,加強相互的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信任。社區每棟樓盤業主入住,社區就有的放矢地組織新入住的居民召開“鄰里懇談會”,大家一起拉家常、談生活,漸漸地小區鄰里之間就形成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好風氣,出門了孩子可以放心交給鄰居,下雨了鄰居會幫助收拾衣物,家中有什么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社區以鄰為善、以鄰為伴、以德為鄰的風氣日益濃厚。
二是“睦鄰點”改善人際關系。“睦鄰點”由居民自發建立,活動項目由居民自行設計,自由參加。社區根據居民的不同興趣特長,組建了快樂文化室、香樟曲藝之家、夕陽樂聊天室、編織藝術點、舞藝之家等“睦鄰點”并廣泛開展活動,社區對“睦鄰點”活動給予相應補助,如供應茶水、補貼水電費用、添置設施等,兩年來用于“睦鄰點”的活動經費8萬余元。社區還積極組織“睦鄰點”與其他社區的交流活動,如“香樟曲藝之家”“睦鄰點”成了全市曲藝交流的匯聚點,“睦鄰點”也日漸成為促進鄰里和諧的重要陣地,逾70%的居民都在各“睦鄰點”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
三是“鄰里節”豐富文化生活。社區把“鄰里節”作為協調鄰里關系、倡導鄰里文化、促進鄰里和睦的有效載體,積極舉辦拔河比賽、包粽子比賽、家庭廚藝、花卉奇石展示、棋類比賽、書畫展示、詩歌會、文藝聯歡等活動,共建單位、掛點部門不僅給予活動經費支持,還鼓勵干部職工踴躍參加活動。2013年“鄰里節”活動中,100多名居民參與包粽子比賽活動,同時把包好的粽子分發給社區的空巢老人、低保戶、烈軍屬,130多名文化志愿者自編自導自演精彩的文藝節目,社區居民還自己創作《鄰里情》歌曲并在文藝聯歡會上作為節歌演唱。社區著力組織開展的“八個一活動”,即培育、提煉、塑造一種“共居一地、公德為先、互相協作、互助友愛、和睦相處、奉獻社區”的社區精神,創作、唱響一首凝聚社區和諧家園的《大溪社區之歌》,創意一塊人文內涵豐富、構思簡潔明了的大溪社區的社徽,創作、唱響一首表達歌頌鄰里和睦的《鄰里情》歌曲并做為“鄰里節”節歌,舉辦一場新老鄰居懇談會,制定一份鄰里親情聯系卡,修訂一份《鄰里互助公約》,開展一次“鄰里之星”評選,編輯出版一本社區居民創作的《大溪風采》詩文集,成為了社區特有的睦鄰文化品牌符號。
四是“互助中心”升華鄰里親情。社區建立“鄰里互助服務中心”,制定了工作制度,并指派社區干部輪流值班。中心組建了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夕陽紅志愿者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三支隊伍,200多名志愿者在救急幫困、敬老助殘、愛心助學、醫療保健、文明勸導、文化幫扶、就業幫扶、治安巡邏等公益崗位上開展志愿服務,為老弱病殘老人提供低償、無償服務。推動50家商業網點簽約低償、無償服務合同100多份,涉及內容醫療救護、保健、餐飲、送貨上門、理發、家電維修等10多個項目。2013年以來,中心上門服務人數110余人,服務項目20項,受助居民150余人次,協助社區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9期,培訓525人次。開展共建活動,與燕鷺棉紡有限公司等10家單位簽約《鄰里共建公約》。組織“兩新組織”與困難戶結對幫扶,目前社區結對幫扶的對子達30對。中心還協助社區把人員通訊錄、老年人信息、低保戶信息、殘疾困難戶信息、居民信息庫內容錄入社區信息化管理平臺,便于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網絡或是手機開展居民資料核查和提供服務,社區信息化服務基本實現溝通互送、短信群發、語音推送、電子公文交換、黨員遠程教育、LED信息發布、全球眼監控等功能。????? (永安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