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城區“四應”舉措推進文明城區創建
?
新一屆文明城區創建以來,鯉城區堅持“以人為本、創建為民”理念,采取“四應”舉措,夯實街道社區基層創建工作,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再提升。
一、開展“應知”宣傳,積極營造創建聲勢
創建要深入推進,宣傳發動是先導。鯉城區全力營造創城聲勢,讓社區群眾了解文明城區創建為什么、是什么、需要做什么,不斷提升知曉率、滿意率和參與度。1.新聞宣傳抓凸顯。借助中心城區新聞媒體集中優勢,在市級報紙、電臺、電視等主要媒體上刊播文明創建新聞,在鯉城文明網、鯉城新聞網、鯉城手機報,設置“講文明樹新風”、志愿服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創建工作專欄、專題,在區屬44家主要網站設立創建文明城市專欄、橫幅。2.社會宣傳抓覆蓋。突出與環境相融合、層次脈絡清晰、內容生動貼切的公益廣告,在市區主要街道和顯要位置設置大型公益廣告、燈桿旗,在小區、背街小巷設置“遵德守禮”提示牌,在道路燈箱、建筑工地圍墻(檔)張貼公益廣告噴繪畫,公園廣場設置中國夢·“講文明樹新風”展板,設置廣告牌、展板2247板(面),實現創建宣傳常態化。3.文明引導抓普及。持續開展“文明禮儀進萬家”活動,運用手機短信、宣傳頁、問卷調查等形式,元旦、春節期間印發倡議書和文明禮儀春聯,深入樓院住戶開展入戶宣傳,倡導文明過節、厲行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
二、搭建“應做”平臺,廣泛發動市民參與
市民是城市的主體,只有動員人民群眾廣泛參與,文明城市建設才能有根有魂。鯉城區積極搭建市民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平臺,充分激發市民群眾“愛我鯉城、服務社區、共建家園”的熱情,積極為社區建設和創城工作提意見建議,真正讓創建文明城市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1.推動市民做文明創建的參與者。以開展文明社區創建、美麗社區建設為載體,深化道德、科教、文體、法律、衛生、涉臺、環保、廉政“八進社區”,組織開展科普宣傳、文明交通、社區服務、平安建設和評選文明樓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成立文藝聯誼會、書畫家協會、南音研究會、太極拳社等群眾性文化組織,經常開展歌詠比賽、書畫攝影、舞會、晨練及各種球類活動。以“我們的節日”活動為主題,依托閩南傳統文化習俗,創新形式和載體,廣泛開展群眾性經典誦讀、節日民俗活動,以文化力量熏陶、引領和規范市民群眾的日常行為和生活方式。2.推動市民做文明風尚的傳播者。深入開展道德典型選樹活動,2008年起連續三屆舉辦鯉城區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堅持群眾選、選群眾的理念,形成每月推選“身邊好人”、每兩年評選表彰道德模范的常態化工作機制,引領崇德向善良好風尚。廣泛開展網絡文明傳播活動,市級以上文明社區設立3—5人的網絡文明傳播志愿者小組,重點傳播節儉理念、道德箴言、好人好事。3.推動市民做文明創建的推動者。建立社區志愿者注冊登記制度,成立8個街道志愿者管理服務中心、77個志愿者服務站,社區志愿服務隊伍經常性活躍在文明交通、環境衛生、助老助殘、關心孤寡、扶貧幫困等各個領域。2013年確定5個志愿服務扶持項目,根據項目活動開展需要,給予3000-10000元不等的扶持資金,幫助社區實施志愿服務活動。
三、推進“應有”建設,不斷夯實基層基礎
創建為民,是讓人民群眾共享創建成果,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也是創建文明城市的題中之義。鯉城區立足自身實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共環境、公共秩序整治,促進創城整體工作提升。1.加強社區活動場所建設。不斷加強社區硬件建設投入。全區79個社區辦公場所平均達到150平方米,基本建有“五站、四室、一校、一中心”(五站:社區服務站、困難援助站、醫療保健站、衛生計生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四室:警務室、健身室、學習室、娛樂室;一校:市民學校;一中心:老人活動中心),市級文明市民學校示范校26所。各社區建設文化活動室平均達到30平方米以上,為社區群眾接受教育創造良好學習環境。2.加強公共環境整治。認真落實“五大戰役”、“城市建設管理年” 活動的各項部署,加強道路交通、城市盲道、管線井蓋、綠化景觀、公園景點等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抓好市區道路路面、路燈、綠地、夜景工程等養護工作,規范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和公共建筑無障礙設施。實施市容環境提升行動,完善創衛長效機制,落實“門前三包”。3.加強公共秩序管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抓好治安管理、消防安全、安全生產、應急處理和基層綜治工作。集中整治娛樂(休閑)場所、集貿市場、“五小”門店(小旅店、小理發美容店、小餐飲店、小食雜店、小網吧)、建筑工地及校園周邊秩序。深入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組織百場電影進社區,播放交通安全知識宣傳短片,開展交通安全現場咨詢,實行嚴重交通違法行為與推薦評選文明社區掛鉤,評選表彰交通安全文明社區,倡導文明交通。4.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陣地建設。將文明社區建設與未成年人三位一體建設相結合,推動社區與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學校結對共建,不斷加強全區“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建設工作。加強社區少年之家和圖書角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推進學?!瓣柟饩W吧”和社區“綠色網吧”等互聯網陣地建設。配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室、“綠色網吧”、社區少年之家和圖書角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室建設實行學校與社區掛鉤進行師資人員結對扶持,解決社區心理咨詢師缺乏的問題。
四、建立“應對”機制,全面推進工作落實
社區精神文明創建領域寬、內容廣、任務重,必須有健全的機制作基礎、作保障。我區在工作實踐中,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社區創建機制,用機制管人,用機制辦事,使社區創建工作長效管理、常態開展。1.完善組織領導機制。建立區四套班子領導掛點聯系社區建設工作、區處級干部和區直單位掛鉤社區推動“四城”創建共建、省市級文明單位與社區共建、區級以上文明單位幫扶社區困難未成年人等工作制度,區直各單位指定1-2名區管后備干部作為掛鉤社區督導員,全區79名“四城創建”督導員一對一掛鉤督導社區創建工作。對照“四城創建”測評指標要求,印制《鯉城區“四城同創”社區督導員工作手冊》,明確創城目標任務。2.完善督導協調機制。定期對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情況進行實地檢查和指導,組織進行研討會或現場經驗交流會,對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情況進行總評,不斷增強社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生機與活力。建立健全督導工作機制,掛點領導、區直單位、“四城創建”督導員經常深入聯系點,調查了解社區建設情況,幫助協調解決相關問題。3.完善考核獎懲機制。把社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情況納入各級文明單位考評和全區各系列單位績效考評體系中,將街道文明社區覆蓋率作為考評各街道的重要指標。納入“四城創建”督導員年度考核內容,作為區委提拔任用、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4.加強典型示范推動。全面深入開展創建文明社區活動,選樹全國文明單位1個、省級文明社區5個、市級文明社區26個、區級文明社區22個,夯實基層創建工作基礎。培育特色文明創建示范點,在各街道分別選樹1個示范社區,召開文明城市創建示范社區建設現場會議,總結提升社區創建水平,為社區創建工作提供示范引導。??? (鯉城區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