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 一位學生家長的來信
編者按:為什么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怎樣讓孩子自主學習?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近日,我們收到一位身為搬運工的家長來信。信中,這位家長在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方法。我們摘編了來信,期待通過一位普通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思考,讓更多人關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中國教育報:
近段時間以來,我們的教育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這讓我相信中華民族的未來不是夢,但在基礎教育階段,有些教育方式還有待改進。“愿意學就學,不愿意學任他去”成了一些教師的教育法則。
我的孩子曾因受到不合理對待而對學習失望,雖然他現在明辨是非、樂觀自信、勤奮好學,但想想還有一些正在受到不合理對待的孩子,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想對老師說:請正確對待每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愛學習的。
任打任罰,孩子一個字不寫
2007年,我的長子6歲,我把他送到了當地最有名的學校。老師讓家長監督孩子把作業完成,對教育零概念的我,按照古訓“不打不成人,棍棒出孝子”進行教育。孩子進入二年級時,我發現孩子完全自我否認。任你罰,任你打,他也不寫一個字,而是含著眼淚,用低沉而微弱的聲音央求我:“爸爸,我不是讀書的料,我不讀書了,我沒有能力寫字。”我找到老師,希望減少作業量,但孩子仍連提筆的勇氣也沒有。我四處求教,得到的回答是:“孩子天生貪玩”、“不自覺學習的孩子必須嚴格要求”。
我發現,把“100分”、“第一名”作為孩子的學習目標,他能產生學習興趣嗎?強迫孩子寫超過其承受能力的作業,他能不抗拒嗎?孩子三年級后,我把他轉到另一所學校就讀。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我提出了減少作業量、淡化分數影響的要求,得到老師的支持。這一年,孩子的作業減少了,成績提高了。
其實,孩子天生就想學習
對孩子的行為活動觀察后,我發現,孩子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興趣,并具有求知探索的欲望,哪怕是一塊石頭、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他都會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問題。“我要懂得更多”是孩子的學習目標,而且這種學習目標是天生就有的。
我開始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話題始終離不開“我要學習,我要懂得更多。”慢慢地,孩子語言開始多起來,性格也活潑起來,他經常告訴我:“這我已經懂了,那我也懂了。”原來孩子學習成長,不僅僅是追求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自我總結的過程。
當我真正認識孩子以后,我和孩子的交流不再是你要好好學習,也不再是你必須完成作業,而是這你懂了嗎?那你也懂了嗎?這你會解釋嗎?那你也會解釋嗎?然后和孩子一起自我總結,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孩子。
在和孩子交流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讓孩子產生求知激情的是“成就感”,而讓孩子產生求知欲望的是“我要懂得更多”。我得出了一個孩子學習目標推動循環鏈的結論:我要懂得更多,讓孩子產生目標追求,追求目標后產生成就感,產生成就感后,再次產生目標追求。
“我要懂得更多”、“解釋和解決身邊的為什么”、“不懂就問,有錯就改”、“自我總結”、“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成了孩子固定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
亂寫作業僅僅是想讓老師難過
遺憾的是,由于我工作變動,孩子再次轉學。在家里,學習的主動權在孩子,在學校,則是強迫孩子學習。亂寫作業是孩子與老師對抗的唯一方式。孩子悄悄告訴我,他亂寫作業僅僅是想讓老師難過,老師上課他是要認真聽的,因為不聽,他就什么都不會。
我曾多次和老師溝通解決問題,當我提出“請正確對待孩子,減少作業量,淡化分數影響”,下文還未說出,便被告知:“不自覺的孩子必須嚴格要求。”“你說的是素質教育,現在不可能辦到。”“沒有能力教育你的孩子,你另請高明吧。”
不得已,我再次給孩子轉學。沒想到,一個剛剛還嚴重叛逆、指責批評老師、極端對抗、急躁易怒的“壞孩子”,僅僅過了一個暑假轉到另一所學校后,馬上不再叛逆、不再批評指責老師,而是懷著一顆對老師感恩的心去學習,轉變之快,出乎意料!
換個角度思考,我們成年人感覺工作業績一天比一天好,我們不就對自己的工作興趣更濃嗎?有興趣后,再苦再累我們不也更加努力工作嗎?如果讓“我要懂得更多”的孩子,明顯感到天天有進步、天天有成就感,他能不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嗎?有興趣后,他能不努力學習嗎?
強壓的知識不甜
“請監督孩子寫作業!”現在成了老師對家長的普遍要求,一些孩子在大人的拳腳之下,乖乖完成了“學習”。但是,孩子寫作業為什么需要監督?孩子真的就不愛學習嗎?
一直以來,分數成了評價作業是否優秀的標準,也成了評價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然而作業分數時高時低,讓孩子失去了“成就感”,且不說有些錯題還要罰孩子抄10遍、20遍。
在小學階段,有時一個生字要求抄140遍,也有要求抄卷子(或課文)10遍、甚至50遍的,這合理嗎?如果作業把孩子壓到了性格孤僻、自卑抑郁、悲觀失望的地步,孩子能成績優秀嗎?能正確面對困難嗎?
如果我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一切讓他自己去發現、去感悟,我們還用擔心他不遵守規則嗎?強壓式教育,把孩子通往知識的大門緊緊關閉了,幼兒時期不開啟,兒童時期不開啟,少年時期不開啟,成年以后又怎能開啟呢?
我認為,當教給孩子知識的時候,不能強壓孩子,發號施令“你必須學習”,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去發現、去感悟。
當“我要懂得更多”、“不懂就問”、“自我總結”、“成就感”在孩子身上強化后,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絕對是愛學習的,而且他在不經意間學到的知識遠比你強加給他的知識更多。(學生家長馬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8家長必知:孩子的哭與笑同樣重要
- 2014-02-27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不能有“雙面家長”
- 2014-02-27亂發脾氣要罰款 15條家規讓福州一夫妻變"好家長"
- 2014-02-26學校要求留短發女生鬧情緒 家長:希望特事特辦
- 2014-02-18廈門學生校服老土遭家長吐槽 要變時尚難度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