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2月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 高潔) 春節長假帶熱了國內游和出境游市場,作為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禮儀之邦,中國游客的文明形象不僅沒有在國內豎起來,在國際上也沒有贏得好口碑。記者通過采訪一些旅游專家、旅行社、導游,總結了5類較為常見的不文明游行為。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這些“討人厭”行為之所以“根深蒂固”,恰恰在于當事人沒有意識到這確實是該感到臉紅并改正的“不文明旅游行為”。
春節跨出國門旅游前,不妨對號入座,看看這些行為“面熟”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會有一次更加愉快的旅行。
不文明旅游行為之一:吵
“你想在餐廳安靜吃頓飯,就不要選擇地陪喜歡給中國游客推薦的餐廳,一旦地陪帶著中國游客進來了,嘰嘰喳喳的聲音就再也停不下來了。”喜歡出境游的北京白領李雪然建議。
不文明旅游行為之二:搶
“進景區加塞、自助餐爭菜、即便明明知道下一班車馬上就來,他們也非要一路小跑擠進車門……雖然是來度假的,一些人也無法安靜下來,他們永遠都是這么著急。”山東嘉華文化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張明說。
不文明旅游行為之三:臟
“新旅游法出臺后旅行社行為比之前明顯更加規范了,但游客素質并無明顯提高。歐洲游客很介意中國游客當著眾人的面發出吐痰的聲音然后隨地吐痰。”常年帶隊出境游的導游李娜去年帶旅行團前往歐洲,她勸團里游客不要隨地吐痰反而被這名游客投訴。
不文明旅游行為之四:橫
曾經在泰國擔任漢語教師的溫雯卻指出,盡管一些正規旅行社開始對出境游游客開展跨文化交流的培訓,但部分中國游客對待服務員不禮貌,總覺得自己可以無視當地的明文規定,不遵守當地習俗,總想著享受特權,這是引起泰國當地人反感中國游客的重要原因。
不文明旅游行為之五:貪
曾赴臺灣交流學習的黃艾高告訴記者,眾多大陸游客圍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前搶奪免費參觀地圖,雖然工作人員一再強調一人只能拿一份,很多游客還是能拿多少拿多少。“面對工作人員的制止,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大爺‘氣憤’地說‘我是給我家里的孫子拿的’,讓工作人員哭笑不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文明當包括尊重他人
- 2014-02-27“拾蛋不昧”擦亮東營文明城
- 2014-02-27文明才會讓人敬愛!
- 2014-02-27志愿精神是社會文明的燈盞
- 2014-02-27志愿者 文明城市精神家園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