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啟用影視演員擔綱主持,語言節目鳳毛麟角,舞臺去除絢爛回歸本真,講故事,道春節。2014年,已過知天命年齡的馮小剛,為馬年春晚用自己的方式打上了“馮氏”烙印。32場春晚,它也許不是大咖明星最多的,但內容上是讓人感覺最熟絡的;也許不是最奢華奪目的;但確是最潮、感動人的。
4個小時20分鐘,42個節目,600多名演職人員,“再不上春晚舞臺第二次”的馮導,打破了人民思想上對春晚內涵的禁錮,包容、釋放、創新,觸動著13億百姓的心。
一、 傳統創新混搭 全民“致青春”
劉歡攜手蘇菲瑪索的《玫瑰人生》;李敏鎬庾澄慶的《情非得已》;馮小剛擅長“中外混搭”、老少通吃。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劍心書韻》;“英雄組曲” 的磅礴氣勢,更是博走了已成爺字輩的“50后”民眾的滿堂彩,在集體“致青春”的2013年,馬年春晚,讓人在懷舊中帶著感動,在回顧經歷的風雨中,清點著一年的收獲。
二、 草根成主角 抓“粉”保收視
沒有了趙本山的春晚,你會期待誰?沒有了宋祖英的歌喉,你會關注誰?李敏鎬還是華晨宇?姚貝娜還是霍尊?盡管每人都僅有1分多鐘的站臺,但對于馬年春晚再沒有“標配”演員,少了許多“釘子戶”。李琦、王錚亮恰恰成為了本屆春晚的中堅力量,有忠實的粉絲團做后盾,收視率得到了保證,也讓人感覺到一縷新“氣象”。
三、 小品相聲大縮水 蔡明馮鞏當“綠葉”
語言類節目一向是春晚上的重頭戲,但今年語言類節目只保留了五個。很多網友戲稱“不像春晚,倒像一場演唱會。”“求精不求多”是馮導的原話, “毒舌”蔡明甘為大鵬、華少、做綠葉的《擾民了你》;馮鞏尺度大開,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面對網友的吐槽,馮小剛說,只要快樂,吐槽就吐槽!
四、 回歸經典 規格最高
馬年春晚從籌備初期就備受關注,外聘大導演,規格由央視“臺長工程”升格為“國家項目”(規格等同于奧運會開幕式),可見全國上下對這臺晚會的重視。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夢》;李谷一重唱《難忘今宵》,經典的回歸,春晚30多年后主體形式的回歸與展示,讓人們找到了春晚的真正意義——回家過年。
五、大年三十 春晚成馮氏“舞臺劇”
今年春晚,電影打頭陣,小片貫穿始終,先導片中葛優來了,范偉也來了;《魔幻三兄弟》創意感強,連黃渤的首秀歌曲也是邊走邊唱,十足孟京輝話劇《活著》的重演。用鏡頭敘事,戲感完全,大年三十的春晚,更像是一部馮氏舞臺劇。
六、 樸實溫情、親民真誠
張國立的加入,終于讓人們感覺到央視主持人不是在背臺詞,而是在嘮嗑;滿場的燈籠、彩旗,終于讓我們理解舞臺的主角是演員,而非絢爛的3D背景;巨型的蛋糕式年糕的分切,讓我們在了解中國傳統民俗的同時,多了點年味,多了更多合家團圓的激動,真誠、親民、樸實、溫暖,春節,就是合家團圓。
七、主持人賣萌、當托兩不誤
與往年不同的是,央視主持人從由原來的串場、報幕到現場表演,變化很大,畢福劍開嗓唱了歌,張國立打起了快板,李思思流行語送祝福,董卿猜上了燈謎,濃濃的年味兒,厚厚的喜氣。
八、主題春晚,少了點激情
馮小剛說,“我對春晚創作慣性的改造,能有20%就不錯了,但春晚創作的慣性對我的改造是100%……”2014年,馮小剛讓我們看到了一場不同以往的春晚,但卻感覺“力不從心”,小品笑點勉強,舞蹈群像難于記憶,歌曲新歌太少,多了些煽情,少了點激情,創新需要勇氣,更需要時間,我們希望2015,馮小剛再回來。(李巖)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文明當包括尊重他人
- 2014-02-27“拾蛋不昧”擦亮東營文明城
- 2014-02-27文明才會讓人敬愛!
- 2014-02-27志愿精神是社會文明的燈盞
- 2014-02-27志愿者 文明城市精神家園的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