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是城市文明的標志也是整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在一次次幫扶的心手傳遞當中,溫暖了他人也提升了自己。志愿服務是一股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正是因為社會當中有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才使得我國的志愿服務像常青的松柏盛開四季。而如何讓這樣的志愿服務持久和穩定的發揮其蘊藏的潛力,需要用制度化的管理來實現常態化的服務。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志愿服務工作座談會上也強調:“堅持把志愿服務與創新社會治理結合起來,與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無數志愿者的愛心行動中得以傳遞,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志愿者服務的隊伍中,回饋曾經的幫助同時繼續傳遞溫暖。服務隊伍的壯大是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同時如何讓這支隊伍高效化、組織化、自覺化的融入到社會服務當中,需要我們更多的思考和嘗試。
晉城市近年來的志愿服務也在不斷地進行有益的嘗試,不斷地增加服務項目,創新隊伍管理,提高了人們的思想覺悟;推動了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在志愿服務的形式上,除了對空巢老人和失學兒童這類長期需要關愛的人群提供幫助外,還開始加強對那些流動的普通勞動者或是務工人員提供關愛。擴大志愿服務的宣傳和推廣,像愛心送考、文明交通、學雷鋒志愿活動、三關愛志愿服務等,志愿服務只有面向更多的群體,才能真正實現其友愛和互助的精神實質。社區是人們生活的基本單位,志愿服務進入社區,不論是生活還是出行,志愿者的幫助都能夠及時有效的融入更廣泛的群體。晉城市還加強了對社區志愿服務工作者的培訓,這樣志愿服務得以從一個穩定的生活群體去幫助和影響更多的人。逐漸增多的志愿隊伍也可以看出志愿服務的細致化和制度化,黨員志愿隊伍,青年志愿隊伍,老年志愿隊伍,環保志愿隊伍,法律支援志愿隊伍,從以前零散的隊伍到現在專業化隊伍的形成,讓志愿服務不再是幾個人的努力,而轉化成為城市的信譽名片。
當然,對于志愿服務的深刻認識、志愿服務如何實現長久化等問題仍然影響著志愿服務的常態化運行。長期以來,我們注重對于志愿服務活動本身的宣傳和推廣卻忽略了對參與者的宣傳教育,人們對于志愿服務的認識也常常是停留在表面現象的認知上,認為志愿服務就是一次身體力行的救助活動而已,志愿服務的真正理念無從認知。因此,志愿服務理念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思想的傳遞能夠讓行動直指人心。其次,還應加強對志愿者的培訓力度。雖然志愿服務不拒絕任何人的參與,但是,我們也常??梢钥吹胶芏嘀驹阜贞犖榈娜藛T流動性很大,缺乏穩定性,并非人們不愿參與而是有些活動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一些志愿者由于自身原因愛莫能助。建立長效的獎勵激勵機制也非常必要,排斥那些功利性的一次性志愿服務。在志愿服務當中,參與性的志愿者很多,而激勵機制的建立能夠讓這些志愿者真正體會堅守的榮譽和感動。同時,實現志愿服務常態化,網絡化的管理必不可少。不論是團隊的成立、資金的籌集、志愿者檔案的建立、活動的推廣、理念的宣傳、志愿者的招募都可以借助網絡化的管理來實現。
暖人、暖心,如今志愿服務也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從零散走向高效。城市精神文明面貌的改觀,制度化管理的實現,會讓身邊的好人越來越多。(薛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常抓不懈
- 2014-02-27好的“家風”是一種道德力量
- 2014-02-27未成年人道德教育不能有“雙面家長”
- 2014-02-27未成年人重知重行方會“道德強大”
- 2014-02-27堅守法律和道德底線 弘揚社會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