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愛董某”、“鐘某某、曾某某是變態”、“坐在這里的人請把××洗干凈”、“垃圾劉某某”……這些字眼,都是出現在公交車最后一排座位的上方。昨日,有市民向導報記者反映,公交車內的涂鴉屢禁不止。為此,導報記者上路隨機抽查公交車內的涂鴉情況。導報記者從蓮前東路上車,剛搭上一輛5路公交車,就發現末排座位上寫著“宋江愛董某”,旁邊還寫著“許詩靜”等。(東南網2月12日訊)
看到記者核發的新聞照片,筆者不由得想到去年關于“到此一游”的新聞大討論,為什么不文明的涂鴉屢禁不止?前有南京中學生丁錦昊在3000多年歷史的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刻下了“到此一游”,后有洛陽市伊川縣白沙鎮葉村村婦孺在武當山景區石壁上連簽了6個名字,再有家長帶著孩子在北大的古城墻上寫上“我一定要考上北大”,今天又出現了廈門公交車里的涂鴉“奇葩”,真可謂是一道缺德又缺文明教養的陋習,世人決不能再往下學了!
眾所周知,公交是流動的載體,我們該留下的不應該是這些不文明的涂鴉,而是助人為樂、文明守法的社會好風尚。這些涂鴉,就客觀而言,你把詩歌寫在了公交車位置上,并不能體現你如何有才,就像前期還有家長帶著孩子北大校園的景觀上留言,這和考上和施展才華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北大作為中國著名重點大學,要想成為北大的未來學子,光憑涂鴉表決心是完全不夠的,上北大除了需要實力和能力,還要有符合北大精神的素養。假如在北大的景觀和建筑上寫上“一定要考上北大”就會如愿的話,大家去涂鴉得了,完全不需要寒窗苦讀、修身養性了。一個連基本文明都不能做到的人,公德都無法保持的人,即使在公交車上位置上寫再多的詩篇,其道德水準已經被大眾“落榜”,又怎么能追求到自己的真愛?
筆者記得曾經看過諸葛亮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一代先賢諸葛亮教育我們,修身養性、培養美德是最關鍵的。其次才是廣泛學習、勵精圖治,珍惜時間,這些才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在我們人生的過程中,與其在公交車上信手涂鴉或是發泄不滿,不如培養自己的美德,規劃好自己的人生、把握好當下的時光。在具體行動中,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或許會有新的想法。如果適時做出調整,倒能夠找到更化解的辦法、發展的新辦法和新途徑,道德完善的新高地。
筆者覺得,愛情,勵志,美德,可以用更好地途徑展示出來。在公交上,我們需要良好的文明修養,文雅的舉止,尊老愛幼的良心,而非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隨意涂鴉。文明的素養必須從小事做起,有違道德規范和公序良俗的涂鴉還是不涂為好!(一匹馬)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道德模范讓我們高山仰止
- 2014-02-27春節期間開展道德模范關愛“很給力”
- 2014-02-27文學不能消解道德
- 2014-02-27讓法律閃耀道德之光 讓道德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