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晚八點,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了2014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盛況,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退休后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35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和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被評為“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他們的事跡真實感人,催人淚下,觸及心靈,他們是千千萬萬個誠實守信的杰出代表。他們的生動事例讓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奉獻的過程中再一次領悟了崇高、感受了光榮,進而提升了每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在全社會培育了文明風尚。我們為連續12年評選出的感動中國人物叫好!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標桿!
誠信,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梢?,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誠信又被譽為我們每一個人的第二個“身份證”,是誠實和信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綜合體現,表現為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近年來,一些公德失范、誠信缺失的現象在社會各界屢屢發生。以權謀私、商業欺詐、制假售假、虛報冒領、學術不端、見死不救等現象屢禁不止。失信行為像“沙塵暴”一樣吞噬著信用的“綠洲”。我們正經歷著道德的進步,也承受著道德的陣痛;我們身邊處處演繹著濃情大愛的“最美”事跡,也不時出現令人寒心的失德行為。正如有人所說,中國的道德狀況是一幅“感動與疼痛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主流進步與問題突出并存”的復雜圖景。當前,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已成為道德建設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
2014年,中央文明委把大力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提出要針對誠信缺失問題,進一步加強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努力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面對當前道德領域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要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新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努力注重實踐養成,緊緊抓住重點人群,重點治理突出問題,善用榜樣帶動,不斷與時俱進,改進創新,提高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終達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目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傳播正能量,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撐。(郝茂生)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文學不能消解道德
- 2014-02-27讓法律閃耀道德之光 讓道德大行其道
- 2014-02-27道德的精髓 信仰的力量
- 2014-02-27用道德點亮心靈之燈
- 2014-02-27他們是善心善舉 還是道德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