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上,央視播出了“2013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儀式”,同前些年的儀式一樣,打動了成千成萬人的心靈;被稱為“中國人年度精神史詩”的這個儀式,每每是中國人精神、道德、品格、正能量的一個大匯總和大展示。
一
當我們看到87歲高齡的核潛艇研制代表人物黃迪華的奮斗人生,當我們看到91歲高齡的平凡老漢劉盛蘭自己生活在貧困中卻用點滴積聚起來的錢捐助一個又一個學生,當我們看到98歲的婦科醫師胡佩蘭成為“中國年齡最大‘上班族’”,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當我們看到藏族優秀教師代表格桑德吉一家一戶去“勸學”,克服千難萬險培養下一代,14年送了200多名學生走出深山;當我們看到武漢漢子方俊明見義勇為救人負傷卻委曲求全19年而不悔;當我們看到作為共和國將軍夫人的龔全珍,陪同丈夫去吃苦卻不以丈夫之功自詡,在人民教師的平凡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人同此心,心同此情,情同此理,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不感動。
他們之所以令人感動,因為他們有奮斗人生,因為他們有無私奉獻,因為他們有赤誠肝膽,因為他們有高風亮節!
二
我注意到本次頒獎儀式上的一個口號“崇仁厚德”,這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這里的“崇”與“厚”,當然不僅是理想,而且更是行動。——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都是體現這種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輝典范。
面對這樣的高尚人物和他們的思想、行動、業績,光有感動是不夠的,正確的態度和做法是化“感動”為“行動”。而當“高尚行為”在我們的生活中、社會上蔚然成風,那么就一定能夠凝聚成端整人心、推動進步的偉大力量。
化“感動”為“行動”。當然不僅僅是“老百姓”的事情,而且是、更應當是廣大共產黨員、各級干部的事情。因為廣大共產黨員、各級干部理應是人民群眾中的骨干、先進分子、精英人物,他們的先進思想和行為,特別能夠在社會上起到帶頭、引領作用。
特別令人不齒的是那樣一些黨員干部,他們一方面頭戴著共產黨員、人民公仆的桂冠,一方面卻懷著嚴重的私心甚至惡念,腐化墮落,貪贓枉法,做著危害黨和人們根本利益的壞事,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對文明的反動、是對高尚和光明的莫大褻瀆!
三
本次頒獎儀式有一個小插曲:前年“感動中國”人物——為保護自己的學生而置生死于度外的黑龍江中學教師張麗莉問龔全珍老人:人做一時的好人不難,做一生的好人難不難?老人的回答是:也不難。只要堅持自己的行為、自己的人生對人民有好處。
這是一個正確、科學的答復.實際上,一年又一年獲獎的“感動中國”人物,他們的“突出點”往往表現在某些或者某件具體的感人事跡上,但從更長遠更本質的視角看問題,尋其根溯其源,都不是一時一事的事情。如果說“感人的事跡和思想”成就了一個人的輝煌人生,那么這些事跡和思想的形成過程都決計不是一天幾天、一年幾年的事情,而都是經過了多少年月磨礪和鍛造的。
“山岳之高以其不拒小壤,江河之大以其不擇細流”——細小的善舉長期不斷積累起來,就能夠達到高尚文明道德的高峰。
孟子有言:“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告子章句下》)。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每一個人只要依據各自不同的具體條件,實事求是地奮斗,扎扎實實地行動,且多少年如一日,就都能夠有所作為,就都能夠有所成就,就都沒有理由妄自菲薄。(儲瑞耕)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文學不能消解道德
- 2014-02-27讓法律閃耀道德之光 讓道德大行其道
- 2014-02-27道德的精髓 信仰的力量
- 2014-02-27用道德點亮心靈之燈
- 2014-02-27他們是善心善舉 還是道德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