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總有新氣象。節儉,可以說是今年過年的一大特色。無論是普通老百姓,還是身為人民公仆的公職人員,都能自覺踐行節儉過年的理念。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在我們身邊,這樣的聲音時有耳聞:還是節儉過年好,輕松,不累!
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節儉”的身影便頻頻亮相,餐桌上有、會議上有,節日里更是常見。然而,就是這些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禁令”,有時也會“不受歡迎”。前段時間,一些公職人員就在網上吐槽:禁令越來越細,公務員越來越不好當了,甚至有人有了“跳槽”的打算。同樣是禁令效應,為何在有些人眼里是“輕松、不累”,在另一些人眼里卻成了一種“束縛”和“麻煩”呢?兩相比較,耐人尋味?!敖睢焙貌缓??答案肯定是好的。就以“節儉”為例,既能為財政省下一大筆錢,又能對環境保護作出巨大貢獻,還可以促進一些企業、行業轉型升級,更關鍵的是,這維護了黨的的形象,歷練了黨員的作風,可謂善莫大焉。之所以它不受某些人的歡迎,不在“禁令”多事,而在某些人的態度不端,缺乏對規則、對底線、對本職工作的敬畏。
有所畏才能有所為。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敬畏之心,為人處世就可能變得狂妄自大、肆無忌憚,甚至貪得無厭、無法無天,最終吞下自釀的苦果;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會時刻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自覺嚴格要求自己,保持正確人生航向,堂堂正正為人,踏踏實實做事,從而在工作、生活和自身修養上有所作為。有些人覺得節儉過年好,覺得擺脫了不正之風的困擾是“輕松的好事”,是因為他常懷敬畏之心,平時就以“禁令”的標準要求自己;相反,另一些人平時無所畏,突然需要他拿出敬畏之心時,自然就慌了神,這不就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道理嗎?
由此,筆者想起了近期《資治文摘》上的一篇文章,是關于柳傳志和他女兒柳青的。當年還在北大讀二年級的柳青拿到康柏公司的獎學金,去其市場部實習,而這家公司恰恰是聯想強勁的競爭對手。學習計算機專業的她從來沒想過去聯想實習,因為她知道聯想有個不能違反的“天條”: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哪怕是實習也不行。她習慣了這種要求,朋友有時會托她找聯想辦點事,每次她都會先問父親,這件事是否違反了聯想的“天條”。一個企業如此,公職人員更應如此。沒有對“天條”的敬畏,“私事”很可能就會凌駕于“公事”之上,“關系”很可能就會逾越于制度,可以想象,那樣的公司會是什么樣子。正是人人心存對“天條”的敬畏,所以老總的女兒“辦不成事”也是正常的,所以員工才不覺得嚴格的制度是束縛,所以企業才有今天的輝煌。
心有敬畏一身輕。有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曾問及群臣:“天下何人快活?”回答中有說功成名就者快活,有說金榜題名者快活,還有說富甲天下者快活等等,不一而足,太祖均未置可否。這時,有個叫萬綱的大臣回答道:“畏法度者快活?!贝搜砸怀觯娊糟等弧L纨堫伌髳?,連夸其見解“甚獨”。同樣是敬畏,在日前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說:讓領導干部正確認識自己,敬畏法紀、敬畏組織、敬畏群眾。只有當這樣的敬畏之心成常態,“禁令”之細才不再讓人懼,“公務員越來越不好當”才不再惹人愁。(張鋒)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2-27文學不能消解道德
- 2014-02-27讓法律閃耀道德之光 讓道德大行其道
- 2014-02-27道德的精髓 信仰的力量
- 2014-02-27用道德點亮心靈之燈
- 2014-02-27他們是善心善舉 還是道德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