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59歲的老交警錢銀德強忍病痛折磨,身上掛著尿袋頂風冒雪一絲不茍執勤的一幕,被細心的網友拍下后發至網絡,一時間引來眾多網友稱贊,老錢也被冠之以“最美交警”的稱號。
毋庸置疑,敬業與奉獻是古往今來人類所尊崇的高尚道德品質和積極人生態度。歷史經驗證明:國民敬業則國家強盛、社會進步。老交警在臨退休之際仍然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以虔誠的態度和強韌的毅力堅守崗位,充分體現出一名人民警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然而,就在大家不約而同地向“最美交警”致敬、“點贊”的時候,我們同樣不應該忘記:去年9月,“排雷英雄”尤建華因積勞成疾在一線崗位上猝然離去;今年春節,連續加班的交警葛建兵突發疾病、因公殉職;如今又有年近花甲的老交警強忍病痛堅持執勤,短短半年內,這一連串的畫面帶給我們的除了震撼和感動,還有惋惜和心痛。
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當一個人的身體和健康在工作中被過度透支,甚至超出了自身極限,一旦各種隱患爆發,所造成的可能就是追悔莫及的后果。“十個模范八個病,還有兩個不要命”,這是坊間對模范典型生存現狀略帶殘忍的調侃,這無疑也在警醒著整個社會:當我們向“最美”們致以無盡溢美之詞的時候,我們是否忽視了平日里對“英雄”們所應有的關懷和對一個普通勞動者的體恤?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是社會價值創造的基礎。休息,不僅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人獲得全面發展的需要。提倡敬業精神并不意味著淡化對人的關懷,恰恰相反,以人為本的社會,更需要尊重和關懷每一個勞動者。一方面,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會讓勞動者遭受身體和情緒的損害,是一種有悖于健康的不理智行為,而放縱健康隱患的蔓延,不僅會給自身帶來危害,而且也會給家庭乃至社會帶來負擔和傷害。另一方面,勞動者帶病堅持工作,勢必會分散工作中的注意力,進而影響到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如果因病而造成工作失誤,甚至釀成工作事故,則更是得不償失。
讓每一個勞動者都體面勞動、快樂勞動,不僅體現人文關懷,更彰顯法治精神。作為權利的執行者,每個單位都應加強科學化管理,增強對勞動者的關懷,充分保障他們的休息權。而作為勞動者權利落實的監督者,相關部門要從為職工服務、為企業服務、為大局服務的角度出發,保護職工的身心健康,在勞動者休息休假制度的實施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進一步構建和諧的社會勞動關系。
我們與其久久感動于太多英雄以生命和健康為代價換來的“最美”,不如把對他們生后的褒獎化作平時點滴的關懷,不要讓“最美”成為他們生命最后的定格,讓他們健康、快樂地綻放下去,變得“更美”,這才是一個充滿溫情的社會。 (劉 曦)
![]() |
![]() |
責任編輯:金婷 |